01
第一次接触到财务自由这个词的时候,还是大一。
那时无意中翻看到一本《穷爸爸富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穷爸爸与富爸爸之间的思维差异。在这本书中,财务自由这个词特别地吸引了我的眼球。
不瞒你说,这之后我做梦都在渴望这种自由。不干活,只拿钱,想想都要乐醒。可惜工作了这些年,财务自由连个“财”字都还没看到影子,更别说自由了。
今年1月,胡润又在这个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在一份关于财务自由的报告中称,如果生活在一线城市,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准是2.9亿人民币。
我可能真的会被吓到,如果我没有读一本书的话。这本书就是简七的《好好赚钱》。
如果说《穷爸爸富爸爸》启蒙了我的理财意识,《好好赚钱》则用最易懂的语言让我看懂了理财和财务自由的真相,并将我往前狠狠推了一把。
02
首先,它澄清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到底什么是财务自由?
当我们谈财务自由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绝大多数人会是一串数字。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当我赚到多少钱的时候,我就获得了自由。胡润关于财务自由的报告也是基于这个理念,计算出2.9亿元的数字。
这是极其荒谬的。简七直言:自由,取决于一个人能多大程度安于不确定性。这句话并不好理解,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
财务自由度=投资净收益/总支出。
当这个比例达到百分之百的时候,就实现了真正的财务自由。也可以说,所谓财务自由一个最基本的标准,是被动收入刚好可以与日常开支相抵消。
这跟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公式类似:幸福=效用/欲望。可见,无论是幸福还是财务自由,其实现途径都有两个不同的方向。
正如简七所说:财务自由好像有些“自相矛盾”,拆开来看,财务带来的是安全感,而自由则要求我们放弃安全感。
03
第一个方向是做加法。在分子上努力,不断增加投资收益。理财投资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
所谓被动收入,就是指不需要劳动也能获取的收入,就像卡尔马克思所说的按资本要素分配。
这个方向是在主动收入不减的前提下,不断增加被动收入在收入总额中的比重,直到它超过你的总支出。这样就不用继续获取主动收入了,于是我们便解放了自己。
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这条路不一定有那么好使。
我一个同学,在某知名基金评级公司,外企。年薪从100K起,一直做到400K~500K。工作关系让他近水楼台,所以也做一些投资,并常有所斩获。车房都有,爱人工作也不错。
按道理,这样的条件很快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但每次聊天,他总跟我说经济紧张的很,前段时间他母亲病倒,让他措手不及,还向我借钱来着。
我很奇怪他的状态,后来仔细看了下他的朋友圈才明白过来。豪车,奢侈的手表,衣物,游玩,高档消费场所,跟手臂一样粗的皮皮虾……
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他在年薪100K的时候不会这样。逐渐增长的工资水平,被逐渐增长的消费所抵消,被不断放大的欲望侵蚀了个干干净净。
04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第二个方向的途径。
第二个方向是做减法。在分母上努力,不断较少自己的欲望。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减之又减,以至于无欲。我想,这也是禅师为何自由的原因。
注意,这里说的是减少欲望,而不是减少开支。因为欲望不减,而开支减少的话,人会活的很痛苦,只会成为一个葛朗台。
欲望的减少会带来开支自然减少,且不至于活的憋屈。正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
夏丏尊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弘一法师:
给他送了两个素菜,就在旁边陪着他。
碗里所有的菜无非只是些萝卜、白菜,而在弘一法师的眼里却像盛宴一样,他喜悦地把饭送到嘴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让人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的眼泪了。
第二天,另外的一个朋友听说弘一法师来了,给他送了四样斋菜过来,也是同桌在一起陪着他,其中有一样咸菜非常的咸,夏丏尊老实说:“这太咸了。”弘一法师说:“咸有咸的味道,这个味道也挺好的。”
在弘一法师看来,世间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
小旅馆也好,通铺也好,挂单也好,破席子也好,破旧的手巾也好,白菜也好,萝卜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这等自由,哪里还需要什么被动收入。
05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既不愿在欲望的牢笼里像小白鼠一样踩着不断循环的轮子,又难以获得弘一法师那样究竟的解脱。
更可能实践的方法也许是,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取一个平衡点。只有从两个方向同时入手,我们才能离自由越来越近。正如《道德经》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参考简七的财务自由公式,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财务自由能力公式:
财务自由概率=获取财富的能力/控制欲望的能力。
一方面,我们走为学日益的道路。要懂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主动去学习一些理财的知识,善用金融产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理财能力,稳健、逐步地提高被动收入。
另一方面,要坚持为道日损的道路。不断反省、观照自己的念头,不放任自己的欲望,分得清哪些是生活真正需要的,哪些只是虚荣心需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投资自己的身体和头脑,把消费当资产一样买进。
我的一位朋友年纪不大,拥有一家网络公司以及一家电信网点,外加一点不动产和权益类资产。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收入并不算太高,既没有豪车,也没有豪宅,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孩子。但稳定而有保障的收入,让他不用工作,他也确实没有再工作,而是回到了大学校园,学起了自己最想学的中医。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一次我们喝茶聊起这话题,他说了一番话很打动我。
他说,金钱很善于做奴隶,却不善于做主人,财务自由既没有标准,也没有终点,它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