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天赋,不过是快人一步找到正确的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以为然。
这本书分别从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让学习变得更高效,让阅读形成体系,让记忆变得更轻松,让成长变得更可控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一些认识观与方法论,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对人的成长与进步有一定指导意义。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法比具体的技术更重要,我们必须先把握好高维的认知,才不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错误。
下面就我触动我个人的几点进行总结。
1.接受你拥有的,利用好你拥有的。
作者这样开篇说到,这是基于理性的现实主义。因为这是个现实的世界,无论你多么野心勃勃或者才华横溢,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善用运用自身资源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的人。
接受,是悦纳自我,承认现有优势与不足;利用好,是把力气用在刀刃上,不要白白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
我们的精力有限,学习时间有限,学习到的有效内容有限,这样打几层折扣下来,你觉得你一天能学到什么?与其每天想那么多,规划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肖想以你目前的水平还无法掌握的东西,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2.为了克服拖延,我们换一个模式,那就是超前,不设置dedline,而去设置startline。
这是非常启发我的一点,我们的思维从来只限于“按时完成”或者“拖延到截止日期”,何曾想过还有“超前”一说。
我本人也有严重的拖延症,要么是任务比较难,一想到要做就打退堂鼓,只好一拖再拖,期盼最后的时间逼自己一把,要么就是纯粹懒,沉迷于享乐。且从小开始上学就经常如此,作业总是在星期天的晚上完成,寒假作业要最后一天才能做完,这样看我真是个拖延症重度患者。
可是一旦转换思维,以拖延的对立面--超前去做事情,用作者的话就是“把整体战斗时间往前平行迁移,但并不会导致产生比原先更多的时间消耗,但是闹闹占据了主动地位,养成习惯,正向循环”。
我这样尝试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还真的有效。在以前,本来可以很快完成的任务,我总是看着deadline,告诉自己不急不急,往往最后匆匆忙忙完成任务,质量堪忧。而现在我一拿到任务就想着什么时间有空就安排上startline,越早越好,这样做完了之后长舒一口气,无事一身轻松。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3.整体性学习法: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整体学习与体系学习差不多,是一个被人说透了的老观念了,我们都知道知识要成体系才能发挥作用。甚至知识本身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联系。我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都是泛泛而谈地强调重要性,而这本书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获取,简化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容量
第二步,理解,将知识分解,压缩成最小单位,逐一击破知识点
第三步,拓展,有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三种
第四步,纠错,寻找错误,在脑海中删除,找出这个观点的反观点,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对比验证
第五步,应用,在现实中时间运行,并不断调整
第六步,测试,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
这也是我自己压缩后的总结,作者在书中讲的详细得多,也介绍了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隐藏信息的处理方法与信息压缩的方法,都很实用,我也会一个个实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4.费曼技巧
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一个方法,具体做法很简单:
找一张白纸,写上自己想要明确的一个想法或者概念,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它,形成更加深刻的直觉,比如:类比,可视化,简化。
我觉得它很像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的结合,又比单独的两者灵活一些,写什么想什么完全由个人决定,也不用分层次。
比较适合的场景有:期末考试时弄懂某一个核心概念,自己脑海中闪现的灵感与想法。
5.一定一定要预习
说来这也是从小要求的习惯了,可真正能够落实的恐怕也不多。
我们可能真的不会学习,或者一直都在假装学习。上课时难道大家真的就没有疑惑吗,但为什么赵老师提问的只有那么几个人呢?很大的可能是,我们跟着老师顺下来听了一遍,根本就来不及思考自己有什么问题,只是被动地接受涌入的新知识罢了。
而预习,就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先对整体纲领有个大致的了解,上课时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你很清楚哪里是一带而过的,哪里是重难点,哪里是必考。万事都应该提前准备,有备无患,难道学习不是万事之一吗?
6.既然选择严于律己的成长,就要背负着宽以待人的责任
“成长本身是伴随着别离的,这种别离不是来自背板,而只是成长本身否定性质带来的必然,如果只有一个人,那么你一个人也必须专注,在这过程中,你的心态会慢慢改变,一个新的心态进入旧的世界当然会产生不适感,而能够改变这一点的,只有加快专注改变的速度,最终脱变到另一个世界去,或者你选择容忍,慢速成长,慢慢煎熬,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忠告语你:既然选择严于律己的成长,就要背负着宽以待人的责任。”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家里唯一的知识分子,第一个走出村的大学生。有的人读了一些书,见识了一些世界之后,难免会看不惯以前的世界,觉得三姑六婆啰嗦,柴米油盐庸俗,自己与这世界格格不入,那么就很有可能曾处于不同世界的交界处,既没有完全脱离以前世界的勇气,又没有踏入新世界的能力,不上不下,心态脱节。如果只有一个人在默默成长,那就更容易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活法,我们可以选择不同道路,但实在没必要鄙视别人。你要知道,当你嘲笑别人时,他不一定拥有你拥有的。宽哥说:“我自己守礼。却从不约束别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成长不同步,往往是我们越走越远的原因,但你得理解别人的难,也要尊重别人想走的路。
我认为,成长就是一个人的事。尽管你可以找人和你一起学习,相互鼓励,但终其一生的成长是一趟漫长而孤独的旅行。每个人的环境,境遇,条件千差百异,而成长是实现自我的飞跃,任何人都取代不了自我的核心。
成长从来都是一件残酷的事,它撕裂你,重塑你,你感到意识混乱,深夜焦虑,不知所措,你会迎来当头一棒,会不得不舍弃与告别,会担负沉重的责任与喘不过气来的压力。但它更是一件幸福的事,你走在追寻人生意义的道路上,每天都能面对新的朝阳与月光,它是经历磨难后的沉稳,是面对危难时的从容,是血泪中的微笑,是走出黑暗迎接黎明的欢欣鼓舞,更是赴汤蹈火与万死不辞的朝圣。
7.让你的生活不要有太多主角
这一点我个人感触很深,因为我是很喜欢体验不同生活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有兴趣,也很贪心,既想做好这也想做好那,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进步不够快,有时候就会觉得很疲惫。这并不是理想的生活方式,而这本书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都知道统筹兼顾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前期要尤其偏向那些更考验能力的学科,这样即使在后期松懈,成绩也不会掉落;后期你就可以集中精力去攻占那些考验记忆的科学”,这是针对学习而言的,说句题外话,真遗憾在高中没有看到,高中的学习完全是搞反了。
那么对于生活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的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事情,就像电脑开了太多的界面----不容易死机才怪。生活也要“断舍离”,分清轻重缓急。所谓四象限分类法,我们也是最应该看重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如锻炼自己的核心能力,之后再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还有几个具体小技巧:
1.把所有杂碎的事情集中到一个时间段处理
2.集中注意力,长时间连续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3.处理记录下来的想法,定期清空,清空,清空!
这样,把做事效率提升,让生活更加有序而自在。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高效学习之道,让生活更加有序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