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生产的前提必须是大量销售,否则会自食其害。
大量生产的内在缺陷:过量的产品引发企业的恶性竞争,破坏供求之间的平衡,企业只能降价促销,导致利润空间锐减,边际利润走向负值。实现规模报酬的必要条件是控制市场,只有这样市场需求才能锁定在自己的产销规模上,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价格越低、销量越大、市场份额越大、现金流量越大、融资能力越强、产品更新越快、市场竞争地位越强、规模越大。出现马太效应:越多越给予,越少越剥夺。
所有企业在追求规模报酬的过程中,引发企业之间的相互挤压、互相降价,导致竞争的不断升级,倒闭潮和兼并潮涌现,最后出现的是垄断,垄断导致看不见的手失灵。
大量生产企业的生存法则:不断扩大产销规模——降低成本——降价——刺激消费——扩大市场份额。大量生产方式产生的规模报酬有两个历史条件:成熟的产品和不成熟的市场,卖方市场。现代工业通过机器生产原来达官显贵才能使用的产品,比如汽车,劳动生产率带来的售价大幅下降,将这类产品卖入寻常百姓家。让原来的稀有产品人人易享催生了一个大量消费、大量销售和大量生产的时代,产品越普及,利润空间越大。
大量生产方式匹配大量销售方式,大量销售方式匹配销售主导的内部职能结构。
包老师重提:我们这个时代的根本缺陷是在企业分工之后,没有对应的组织理论知道企业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使市场需求发生在自己的产品上。
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应用分工理论+组织理论,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但包老师并没有阐述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