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闹钟流,源于对抗性竞技,如果用于演讲领域,指的是演讲者就像闹钟一样,设定好自己什么时候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该停顿,什么时候该做动作,上台后按计划做一次,完全不顾台下观众的任何反应。
听到这个词语的时候,突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对今年Toastmasters英语演讲冠军Manoj Vasudevan的报道。
其中有个细节印象很深:
通常的全球峰会决赛,都是在上午举行的,这次放在晚上,而Vasudevan的演讲,又是全场最后一个。
当他上台之前,他意识到大部分的人都急着想要离开,大家都倍感疲倦,甚至是那些刚刚笑的最大声的人,好像也已经没什么精力继续去听去笑了。于是,Vasudevan决定临场调整他的演讲风格。
Reading the low energy level, Vasudevan decided to avoid coming across as abrasive by being too energetic. (Retrieved from: Business Insider)
曾经有人问:演讲,到底应该娓娓道来,还是激情澎湃?某位演讲高手的回答是:看场域。
如果现场观众本来就热情高涨,演讲者过于平静,则会显得hold不住场,容易让人走神,也无法让自己的观点更好地植入人心;
如果现场气氛原本冷静严肃,你一上台就活蹦乱跳大喊大叫,则容易被下面的人当成小丑或神经病,根本不想听你讲。
有人问:那如果我的演讲本是激情澎湃的基调,但到了现场,却发现气氛凝重,怎么办?
咨询里有四个字:先跟后带。
其实,无论是演讲、咨询还是平时的沟通交流,都需要先进行连接,进入对方或观众的频道中,只有当这种连接形成,我们才能巧妙地把他们慢慢引入我们的频道,并乐于接收我们的观点.
当然,以上的一切,都指的是在你个人风格的基础上,略作调整,比如你可以变得比平时更热情活泼些,或是更沉稳柔情些,并不是要一个很内敛的演讲者在台上张牙舞爪,那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希望我们都可以避免做“闹钟流”,多一点对场域的关注,多一点对现场观众的关注,这份关注,会让你的演讲变得更有价值。
When you make others visible, they make you valuable.
--Craig Valentine, 1999 W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