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正值周六。接到通知:帮扶人排查异地搬迁户入户情况。我赶紧吃早餐,匆匆忙忙地跟同事驱车前往。
车在蜿蜒地村道上行驶。虽然这条水泥路有些地方比较狭窄,因为下村许多次,同事对这条路况了如指掌。马路两旁草木一闪而过,拍摄秋景的手机不停地摆晃。快12时终于进入村寨。
下了车,我俩直奔异地搬迁的帮扶户。先去同事帮扶户的旧房子,我们哪进得去!这房子已经荒废几年了(这户住儿母两人,2015年春母亲去逝之后,带有残疾的儿子干脆进城务工,再也没回來过)。你看屋旁茅草人高,藤蔓爬到房顶,铺满了,向四周悬吊。同事只能靠边照了相完事。接着把目标转向我的帮扶扶户,大约走了50米远到我的帮扶户(这户夫妻膝下一双女儿,为了便利两个女儿上学,夫妻俩去镇上务工了,因怕多年失修的房子倒下伤人。2012年冬天自己请人帮忙拆了。),眼前就是拆了房子的屋基地,杂草丛生中零乱的堆放着腐朽的木头。拍了照(之前我拍过两次,这次要求帮扶人必须跟旧房子合照),转向下一个目标——异地搬迁安置房区。
我们得马上驱车回去,赶往城市郊区约15华里的全县异地搬迁安置房区。排查λ户情况(之前也到几次,也统计过),并要求今天之内,帮扶人跟贫困户安置房门编号合影连同填写的表格一并上交。
过了半个小时吧,我们到了那里。安置房区大门前是一条二级路,对面是工业区。背后不远是农贸自由市场。这里交通便利,经济繁荣。走进安置房区,里面12栋六层高的楼房,按A、B、C、D前后排列,分A1、A2、A3……,布局井然有序,间隔空旷,更有花草树木点缀其中。房形户形设计符合当代建筑风格。每栋楼由1、2单元进入楼梯。
我俩为了赶时间 ,直奔目的户。不多久完成工作任务。“今天总算顺顺利利!”同事叹了口气说。
是啊!如释重负。
扶贫工作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干群互动,齐施精准扶贫策。村里通水泥路,农网电网改造,有社保,有医保,有房住,生活有保障,孩子有学上,安上自来水,荒山换绿装等等。这些都是扶贫工作的成效。但是要真正脱贫,不是数字脱贫。要从资金、技术、产业引领。有钱办事、有能力去干什么事?
也就是:让一个刚刚学步的婴儿跑起来。、先给他一只手,让他去适应,习惯走路,然后才能脱手走路。
2019年11月24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