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喜欢不断寻求变化,包括我对“极致”的定义也和一般人不同,我认为极致是一种追求,并不是某个特定的结果,所以我给极致的定义是处于持续更新的状态。
比如我写日记,我一直在尝试各种风格,这个过程可能会失去一批读者,读者就像种的“庄稼”,都是一茬一茬的,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持续关注者也遵循“二八定律”,20%持续关注,80%都是瞧瞧看看的。
有人让我对日记进行精准定位,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日记和其他文章不同,每天都得更新,如果只是写某个具体领域的专题,即便是每天只更新1000字,当然前提是有价值的内容,写到三个月到半年就会逐步枯竭,除非进行延伸...
以日记当自媒体的,即便放眼全网络,能做到持续每天更新的,尤其是天天原创的,这也是极其少见的,这和能否坚持无关,主要看是否有素材,比如吃饭睡觉,我们一直都在持续,甚至几十年都不间断。
所以,仅仅有持续还不行,还得需要持续输出价值,并且这个价值还得不断变化,对于日记的更新,今年将会全面升级,未来主要涉及的是情感、婚姻、教育、销售、创业、问答等,过去这些内容也有涉足,但没形成完整的系统理论。
以后每年对这几个核心部分进行升级,让这些内容随着当下的形势变化而变化,如果读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通过微信发给我。
说到持续更新,这或许是我的习惯,无论是办公桌,还是家庭布置,我都喜欢随时变化,每次变化都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如果一个人总是待在没有变化的环境,人都会变得安逸和慵懒,从而自然会缺乏危机感和创造力。
从小到大,我都一直在寻求变化,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让自己处于一种状态,一直脚踏在安逸区,一只脚踏在危机区,看似这样会很矛盾,但他能随时唤醒一个人的斗志和热情。
当自己过于安逸的时候,我会立即把自己至于绝境,让自己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当自己过于紧绷的时候,又会把自己暂时至于舒适区,让自己稍事休息调整,这样就不至于让自己疲于奔命,过度消耗身上的灵气和元气。
今年6月初的时候,我曾一周连续7天晚上都开会,其中有三天是回答问题,一次5小时,一次6小时,还有一次3小时,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甚至中途我都没去洗手间,也没喝一杯水,直接一路狂奔到结束...
当时不少人很惊讶,为什么我的精力会那么旺盛?
这跟我过去随时切换角色有直接关系,还有就是任何本事都是练出来的,过去两年我曾写过文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除了每天写日记外,我每天还需要润色10000字+的文章。
尤其是在最后周期的时候,那是相当的煎熬和劳累,有时晚上两三点才休息,早上六七点又要爬起来,每次写到最后几天的时候,我的脑袋都会发胀,感觉脑袋不再是脑袋,好像是个榆木疙瘩一样,根本不听使唤。
大约是两年前,我理的都是短碎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理了一个光头,后来发现非常清爽,从那以后,我直接买了一个“光头神器”,每隔两三天,我都会理的光光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能看到两鬓的白发一根一根冒出来...
我记得很清楚,在过去的这两年,每隔四个月,我都会感冒一次,那时我会全身不舒服,尤其是脑袋很胀。
记得有一次,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我感冒到连坐都坐不稳,当时只能椅靠着办公桌来工作。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休息?
这时谁都想休息,可当时我那个工作,根本没人能帮我顶上,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得我自己去硬抗,当时我做事的感觉非常好,即便是这样累,但也会竭尽全力去把每次工作做好。
这么拼命有没有必要?
其实,也没人要求我这么拼,都是我跟自己在死磕,我的目标不是让别人满意,而是让自己心动,每次我做完自己的工作,我内心都会激动不已,甚至久久不能平静。
当你看着自己取得成果的时候,好比自己的小孩出人头地,就像教练看到自己的学生夺冠那种感觉,有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就是用心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谁这么做过,谁就能体会到,你体会到了吗?!
工作或事业都只是一个媒介,根本在于借事炼心,通过把这件事向极致推进,让我们在某个点进行升华和解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当我们内心不够独立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跟别人对比,小时候跟同学、邻居比,长大了和同事比,几乎人大部分的快乐,都跟比较有关,本来我们生活的不错,但当我们跟周边的人一比,瞬间就焉了。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只要对比就会有落差,有落差内心就会有起伏,情绪就会有波动,这样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周边的朋友,尤其是家庭,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
随着时间的累积,尤其当不断修炼自己的时候,我慢慢发现这都是人性在作祟,人性都有一个弱点,都喜欢自己比周围的人过得好一点点,人性无法对抗,只能顺应,人只会和自己差别不大的人对比,对于有巨大差别的,只会敬而远之。
看看自己和周边的朋友是不是这样?
经过不断地体验,尤其是当我看了《宇宙和人》后,再看了一些宇宙的电影,才慢慢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内心就会慢慢沉静下来,再回望自己过去这么多年,也曾和别人比过争过,但最终留下了什么?
什么也没留下,一切都还是按照过去的轨道在运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看完内心瞬间释怀很多,她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不知道你看完是否有触动?
我看完后就觉得,过去这么多年,把很多焦点都放错了地方,我的目标不是超越别人,而是去死磕战胜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运行的星球,就好比太阳系中的一个星球一样,总会有自己运行的轨道。
前几天,我跟一个朋友交流。
我们说到了第一印象,当时他告诉我,我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定静稳,像在寺庙和道观里修行过,看不到一丝的浮躁和匆忙。
无论说话做事,总是按照一种自己的频率在推进。我知道他说的有点拔高,但这种状态真的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