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郑明月两位男孩的妈妈(六年级和幼儿园小班)。热爱生活,喜欢美食、喜欢正面管教和心理学,喜欢和不同的父母聊聊生活和育儿的点滴。原创第11篇,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为你点燃学习育儿的乐趣。
孩子不小心就长大了!怎么都不和我说话了!相信家有青春期的孩子会更有这样的感受,特别是自己不带孩子的父母。
我有两个男孩,老大从小带的少。在小学三年级之前经常上晚班,爸爸和奶奶陪伴的多。婆婆是个干事麻利又慈爱,在饮食起居方面肯定比我会照顾孩子。我当时就欣然接受她照顾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婆婆的感情投入越来越多,在孩子面前婆婆经常批评我,并经常说我的不是。有一天因为孩子的原因起了争执,婆婆无意中说她就是把孙子当“小儿子养”,只是借我的“肚子”去生。我突然感觉天昏地暗,这是什么话。
但事后冷静下来反思了很多。确实我生而不带,就只能是生理上的母亲,不能成为真正的妈妈。即使公婆身体健康愿意照顾孩子我也不应该把为人父母的责任推给老人。公婆再疼对于孩子的感情来说,他更需要妈妈的陪伴。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
后来我辞职选择了自由创业,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多了起来。孩子寻求过度关注的行为就减少了。不会没事找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来吸引你的眼球。
我选择了托管行业即满足了生活需求也满足了带孩子的需求。在这段创业过程中感受了很多,也看到了不同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但这几年来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那些把干事业和养育孩子对立起来的人,那些根本就不在乎和孩子相处时间相处质量的人,那些不去细腻体悟孩子感受的人,不是他们不爱孩子,而是骨子里不认为和孩子相处是件重要的事情。他们的心里总觉得我通过花钱来买教育是对孩子的爱,只是不知道花钱买“教育”是件多么容易的事,但是他们最后买到的是什么!
当代著名名作家池莉说:“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太多父母只愿在孩子身上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际上是家长变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她的话说得比较尖锐也一针见血。
做好家长并不容易,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值得我们去付出。好家长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每个家长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记得关注明月微信号PP603136584来跟我聊聊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