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钱塘江三桥“西兴大桥”和钱江四桥“复兴大桥”的桥面上一具遗体浮出水面,经确认,正是失联的浙大博士。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不做停留了......”,这是这位名校博士生留给世界及家人的最后一段话。字里行间,与其说是对世界充满了失落,不如说是他对现实的自己充满了失望。他的失望源自哪里,学业?事业?感情?还是看清世界本质后徒留的落寞?顶着名校高学历的光环,沉睡于冰冷的钱塘江河,即便与他从未谋面,小编依旧感受到了从他每一寸肌肤和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无尽孤独,或许这就是他纵身一跃的理由。
人生来孤独,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纤维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现实的世界里,没人能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所以很多有思想的人都会从通过读书来填补心灵和情感上的空虚。但是书,真的读得越多越好吗?
书中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认识这个世界,了解世界的本源。小编的书读得不多,对世界的认识非常肤浅。认为万事万物都不过时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宇宙之外有更加庞大的体系包容着宇宙,体系之外亦有体系,无穷无尽。由生到死,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漫长的一世,对于历史而言,不过是弹指一瞬。金钱、权利、爱情、亲情、人生,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成不了永恒。总统、国家主席、企业总裁,杂货店老板,建筑工人、医生、律师、老师、妓女、罪犯......所有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足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从生到死,从有到无。若干世纪以后,以自己为中心发生的一切事件都不存在,也就是从不曾出现过。
而读书多的人看待世界必定是另一番格局,至于是什么样的,小编没有达到那样的认知高度,自然无从得知。但小编知道的是,读书多的人内心必定孤独,因为读书越多,思想的独立性越高,思想的独立性越高,越难找到与之交心的知己,久而久之便孤独成狂。
有这样一个有趣现象,身边有一些学历较高的朋友,总会发表一些人生感慨,感慨社会的冷漠、感慨愚者的蠢钝、感慨世界的无趣。反而学历较低的朋友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碌地生活。他们从不考虑世界从何而来,也不思索人生有何意义,他们每天做的,是忙于工作,向父母回馈诚挚的笑容;是努力奋斗,为妻儿拼搏更好的生活;是举杯解忧,与朋友共担闯下的戏祸......,
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想得太多便会懂得越多,懂得太多就会失去越多。因为探索未知本身就是人生一大乐趣。
人本向死而生,人生本无意义。所以不同的人在人生旅途中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或是纵深一跃,“解决”困惑;或是举杯邀月,共享孤独;或是奋力拼搏,做点什么。虽然小编不赞成书读得越多越好,但小编希望,无论你的学历是高是低,无论你读的书是多是少,无论你的工作是好是坏,无论你是一事无成还是大有作为,你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强大到足以抵挡世界给你带来的所有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