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本画册出现得毫无征兆。
顾小满把脸埋在臂弯里,耳朵还残留着物理课带来的灼烧感。春日午后的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百叶窗,在浅蓝色校服上划出细密的金线。她听见纸张翻动的簌簌声,抬起头时,恰好看见转学生林深修长的手指正翻过她的素描本。
"别——"她慌忙伸手去抢,铅笔盒哗啦一声掉在地上。少年弯腰去捡,后颈突出的骨节像振翅欲飞的白鸽。他的睫毛在素描本上投下阴影,目光停驻在最后一页:铅笔画的白玉兰正从教室窗台垂落,花瓣上凝着晨露。
"画得真好。"他抬起头,琥珀色的瞳孔里浮动着细碎的光。顾小满这才发现他的眼尾有颗小痣,像宣纸上不小心溅落的墨点。
从那天起,林深总会在课间借走她的画册。有时还回来时,空白处会多出几笔:在操场的速写旁画只打哈欠的橘猫,在月季花丛里添上振翅的蝴蝶。顾小满把数学试卷折成纸飞机,偷偷夹在画册里飞到他课桌上,展开的机翼上用荧光笔写着:"美术课代表也不能随便改别人画作!"
六月的暴雨来得猝不及防。顾小满抱着画具往教学楼跑时,看见林深撑着黑伞站在梧桐树下。雨水顺着伞骨汇成珠帘,他的校服衬衫被风吹得鼓起,像一片随时会飘走的云。"要去看秘密基地吗?"他指了指行政楼顶层的阁楼。
生锈的铁门吱呀作响,灰尘在斜射的阳光里起舞。林深从书包里掏出速写本,顾小满才发现他画满了这个废弃教室:裂纹的玻璃窗,褪色的黑板报,还有她上周画过的白玉兰。"那天你在图书馆睡着时,"他的铅笔在纸上游走,勾勒出她趴在桌上的轮廓,"睫毛在脸上投下的影子,像蝴蝶停在花瓣上。"
蝉鸣突然安静下来。顾小满感觉耳尖发烫,画笔在调色盘上胡乱搅动。林深伸手帮她调整画架角度,指尖擦过手背的瞬间,钴蓝色的颜料在画布上晕开大片深湖。
后来顾小满总想起那个暴雨天。林深把伞倾向她这边,自己右肩淋得透湿却笑着说"这样比较像电影画面"。他们踩着水洼往教室跑,风裹挟着紫藤花香,吹起少年衬衫下摆时露出的腰线,比任何素描都要生动。
直到立秋那天,林深的座位突然空了。班主任说他们家连夜搬去了北方,课桌里只剩那本画册。最后几页夹着张未完成的速写:梧桐树下的少女踮脚去够枝头的蝉蜕,树叶间隙漏下的光斑落在她发间,右下角铅笔字洇着水痕:"等校庆结束就..."
如今顾小满的画室还挂着那幅没画完的梧桐。每当颜料在调色板上交融,她总会想起少年睫毛上的光,想起暴雨中相触的指尖,想起十七岁的心跳声如何漫过整个夏天。
—————
林深的笔尖在宣纸上悬停太久,墨汁在《寒林图》右下角洇出铜钱大的污渍。父亲林鹤声的戒尺带着风声落下时,他条件反射地绷紧后背——十七年来,那些从指关节蔓延到脊椎的淤青,早教会他如何用肌肉缓冲疼痛。
"林家五代人的笔墨,断不能毁在你手里。"父亲的声音像生锈的刀片刮过青石板。案头宣德炉腾起的沉香里,悬挂着曾祖父林墨斋的《千岩竞秀图》,枯笔皴出的山石嶙峋如刀,恰似这座四合院飞檐投下的阴影。
顾小满送他的樱花橡皮滚落到画案底下。林深盯着橡皮上细小的牙印——那是上周美术课她咬着橡皮修改素描时留下的。父亲的戒尺再次扬起时,他忽然伸手攥住那截泛着包浆的竹板:"当年您烧掉母亲所有的钢琴谱时,也是这么说的吗?"
空气骤然凝固。母亲江月柔端茶的手微微一颤,青瓷盏里的龙井漾开涟漪。这位曾经的音乐学院钢琴系才女,如今连客厅的施坦威都蒙着防尘罩。林深永远记得七岁那个雨夜,父亲把母亲参加演奏会的录像带扔进火盆,跳动的火光里,母亲无名指上的婚戒烙进他眼底,烫出一道永不愈合的伤。
阁楼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呻吟。林深掀开防尘布,三十八幅素描在月光下浮现。每幅画的边角都藏着顾小满的侧影:图书馆阳光下透明的耳廓,奔跑时扬起的马尾辫,还有她踮脚够梧桐叶时露出一截雪白的腰。这些画被压在《芥子园画谱》下面,连同那只樱花橡皮,是他从父亲书房抢救出来的全部青春。
校庆前夜的雨下得绵密。林深摸黑翻进学校时,裤脚沾满紫藤凋落的花瓣。他蹲在阁楼墙角,把装满画的铁盒塞进墙缝,却听见铁门吱呀作响。父亲举着手电筒站在门口,光束扫过他怀里露出半截的速写本——那上面顾小满正在吃草莓冰淇淋,唇角沾着奶油。
"明天去哈尔滨的机票。"父亲的声音比戒尺更冷,"或者我现在烧了这些垃圾。"
林深在高铁站撕碎了哈尔滨美院的录取通知书。碎纸片像白蝶扑向铁轨时,他摸到口袋里的樱花橡皮。母亲偷偷塞给他的便签上字迹晕染:"你爸年轻时为我放弃中央美院的保送,他现在...只是害怕。"
十年后东京森美术馆的雨幕里,林深看着顾小满站在自己的《溯光》系列前。那些被父亲斥为"离经叛道"的装置艺术,此刻正将阁楼墙缝里的铁盒投影在穹顶:三十八幅素描在机械臂操控下悬浮旋转,樱花橡皮在玻璃罩里缓慢风化,而墙缝深处埋着的玻璃瓶终于重见天日——当年他没能送出的信上,父亲用颤抖的笔迹补了半句:"...等校庆结束就接你回家",署名日期是中风住院后的第三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