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碰到一件有趣的事。下午没事,把家里各种证书证件资料全部扒拉出来想整理一下,主要涉及房子合同装修材料、车的资料、体检报告、保险单、工作以来各种证书和家庭重要证据资料。房、车、体检、保险等资料很快整理好了,因为数量真的不多,短平快解决。轮到工作以来的资料就有点傻眼了,太多了!之前零散地装了三个文件盒,三个塑料拉链袋,还有些乱放的。毕竟工作20多年了,而且是两个人的份,像我们这种行业的这些资料都不能丢,指不定什么时候又要复印了交上去——这类活干得真不少!随着时间推移,数量还将越来越庞大。有没有什么办法像人家档案管理的一样,可以随时找到想要的呢?我想到了分类这个办法。分类对于我来说很熟悉,平时我也会在各种场合给学生灌输分类不仅是方法,也是思维,如果能随时随地用起来,将会受益多多。
我尝试着分类。按人分自然是要的。然后呢,按时间分?按类别分?比如通用资料、培训记录、评聘资料、奖状荣誉、论文等。或者按使用频次分?然后我开始行动,发现一个问题,分的越细,需要用的文件袋或者盒子就越多,有什么办法简化呢?根据同类的资料数量多少来决定?因为没有解决这个架构问题,忙了好一阵也没有最终完成。看着铺满床的资料有点无语。
晚上看《金字塔原理》第一章,为什么要用金字塔原理?介绍了用归类分组的方法,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这不正是我下午没搞定的事吗?算不算心想事成呢?正需要呢,它就来了!
人一次可以理解的思想或概念数量是有限的,不会超过7个——这提醒我,分类不要太多,毕竟家里的资料不比图书馆档案室。归类分组是要做的,但是如何做呢?需要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好比分类要有明确的标准。后面两步: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书中提到了4种逻辑:演绎(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结构(空间)顺序:A地B地C地;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我一下恍然大悟,原来我不知不觉同时用了几种逻辑来对我的资料进行分类,所以产生了混乱的感觉。于是,我按照自下而上的步骤,把资料重新翻阅了一下,明确了它们大概属于哪些方面,最后决定分两个层次分类,一是时间,按现在考评习惯每三年汇总在一起,下面一个层次是重要性。哇哈哈。原来如此,太开心了!解决了这个问题,行动就变得容易多了。先按时间把资料分成几堆,然后从最重要的开始整理,同类的用票尾夹夹好。既解决了整理思路的问题,也不用太多的文件夹或盒子。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