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让我通过文字分享芬兰行。感谢这样的建议,让我可以在旅行后重温当时的点滴。我试想着通过不同的几个主题来描述比如教育,文化和创意,当我把这几条概要列出来时,我问自己‘如果只是这些点,那跟在英国、澳洲还有西欧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推翻自己大脑层面的逻辑思考,改用从心的感受出发,通过人物介绍来分享芬兰的人和这个奇妙的国度。
第一位主角是我工作上的搭档,一位充满活力的50多岁的大姐姐Anneli:), 两个儿子一个读研究生一个读本科, 小儿子看着似乎更壮,也有着一位漂亮的女朋友。请允许我对Anneli有一些背景介绍,她在2年半前申请来成都做我们其中一条研发的产品线的经理,下面有12名一线经理汇报给她,一线团队人数大概200人。也许你想不到,看着活力充沛的她曾患有乳腺癌,术后现在仍在服药(来中国后用的中药!)。她可以一个人在第一次坐芬兰航空到重庆后连一句中文都不会就提着行李最后在错过火车的情况下坐大巴摇了好几个小时到了成都。她和她芬兰的男朋友在成都都开始学习中文(两位50多岁的情侣分别请不同的老师上中文课,注意,年龄),他们社交圈子全是中国人,可以在完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自己找本地的网球老师每周练习网球,可以跟一帮几乎不会英文、在微信群里的交流全靠文字翻译的年轻小伙伴一起去峨眉山,也可以熟练的在淘宝上买各种衣服。我试想着如果自己是50多岁,能否有这样的勇气来到一个之前完全没有链接的、语言不通的、物质条件和环境跟自己国家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的国家工作几年(想想我们连去印度出差都躲)?跟她一起工作,即便是在她工作压力非常大时,你仍然能感受到她的高能量。她说,在芬兰,很多人也许会说冬天那么冷那么长好压抑,可是她认为长长的冬天你可以滑雪,可以跳到冰冷的湖里然后蒸桑拿……我们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不是吗?
第二位人物是Anneli的八十岁妈妈。这是我见过的在这样的年龄最优雅有气质的老太太。她家在北极圈Lapland 的Pello小镇,家族在500年前就来到这里,现在的房子是近六十年前重新装修过的,但干净的一塌糊涂,因为老太太一有空就做清洁:) 老太太80岁了还来了成都2次,平时穿着也很讲究,耳环、项链、丝巾到衣服,都能感受到那种精致。她热衷于各种活动、运动,每天都忙碌着各种事情。她在空余时间去当一些音乐会的自愿者,还碰到了参加音乐会的孙子和他女朋友。老太太每天一早起来做着丰盛的早餐,每顿都担心我们没吃饱,自己开车去超市给我们买一大堆三文鱼回来。说她是8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一点都不为过。她用的还是新款的智能手机,拍照、whatsApp、facebook用得不亦乐乎。
下一位是我曾经的大老板Lillian,一位非常国际化的女性,在瑞典、新加坡和芬兰都长期工作过,在公司里做到了HR的顶峰。在公司内部8年不停的晋升换了6个高管角色,从中国区做到亚太区到全球,能想到的不可能都被她作为可能实现了。成功的背后,也有着辛苦的付出,也曾有着含着眼泪跟青春期的孩子博弈,但更多的,是作为中国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同一群不同肤色的欧美文化的高管较量中产生影响力。当问她,是什么支撑自己不断往前时,她的回答很简单,是对自己的定位。这个定位,不是简单的局限在职位,而是你想成为的样子和使命,心里的强大使命感(勇敢、助人)引领自己走向诗和远方。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将优势发挥到精准和极致(不是过度)就会有飞跃就会做出自己。看着她享受着儿子长大成熟(即将高中毕业)时的欣慰,不得不感叹母亲的伟大。
如果总结我的芬兰行感受,我最后很乐意分享这样的小插曲:Anneli邀请我们桑拿,但同时说桑拿前要去湖边游泳。当时天气最热时20度,水温大概15度。但我们去湖边之前开始降温,远处下起了雨,我和同事开始动摇,但Anneli非常坚持‘不,你们一定要去湖里’。我和同事找各种理由希望推托因为怕太冷,怕感冒。可Anneli的坚持让我们只好跟着去。到了湖边,摸着冰凉的水让我们心里再次退缩。Anneli立马跳进水里让我们下去。终于,我们克服了内心的抗拒往水里跳,入水的那一瞬间,被凉水刺激得尖叫,同时又怀着喜悦 – 我们做到了。接下来,我们兴奋的不停继续跳了好几次到最后甚至不想上岸。正是“如果我能描述雨中跳舞的所有美好,我就不用跳舞了”。
所以,人生,需要充满勇敢的尝试,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有什么样的可能在等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