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批改那堆积如山的作文,写作内容为一篇游记,题目自拟。
我改作文,向来只有写尾批时,才看作文者姓名。因为写尾批总习惯称呼学生的名字,如此有种对话的感觉。
同学们旅游过的景点真多,国内的,国外的,远的,近的......所以,这一下午,我也是在文章中免费畅游。
改着改着,有篇竟然是写我们学校的。大家都熟悉的地方,可真要写好,绝非易事。
题目是“一片羽毛飞过松实”。大概内容是这片羽毛飞过了校门,林荫小道,球场,宿舍,食堂,教室等。最为细致的部分是教室,写到了老师的上课的精彩场面,同学们学习玩耍的乐趣等。读到此处,我顿时有些感动。也尤为好奇,哪位同学把校园描述得如此细腻。
我翻到首页,看到名字那一刻,太出乎我的意料了。竟是11班的林子博。这个男孩,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沉默寡言,从未举手回答过问题。上个学期,我主动请他回答一个问题,他先是一顿,好不容易站起来,一直低着头,就是不作声。尽管我鼓励他怎么想怎么说,但他始终没有开口。最后,我只好说,那你坐下来再思考。
这孩子,上课从不说小话,作业从来按时交,所以,我也很少主动找他。然而,他的作文中,字里行间透着一个快乐美好的心灵。一个眼睛里总能看到美好事物的人,心灵必是美好的。
那一刻,我突然自责起来。我对子博关心太少了,甚至是忽略。我平时,精力都放在哪里了?
答案是几乎在班上那些主动问我问题的孩子身上,那些上课精神不集中的孩子身上,那些不交作业的学生身上,而像子博这样类孩子,我几乎视而不见了。然而这累孩子,内心是那么的丰富细腻,是那么的懂事,懂事到不给老师增添任何麻烦。而我,恰恰忽略了他们,一种愧疚感不由而生。
这也让我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我读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成绩,一直不太好,甚至一上英语课就紧张兮兮。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高考后。
犹清晰记得,我读高一时,竟然骨气勇气在课间问英语老师一个问题。他不耐烦的草草的跟我讲了几句,我还没明白,他就跟另外一个女生讲题目了,这女生,当时英语在班上极为突出。英语老师露出男性诡异的温柔。
所谓对比是万恶之源,当时,我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从此,我对英语更加厌恶。甚至,后来据说这位英语老师被几个男生晚自习后揍了一顿,我还暗自叫好。当然现在看来,我那是极其不应该的。
今天,作为老师,我不会故意轻视哪位学生,任何学生找我问问题,我都很耐心跟他们分析讲解。但我,不自觉忽略一群“乖孩子”。
日后,我该好好善待这群“乖孩子”,我该主动出击,走进这群很少发声的孩子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