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女儿就会哇啦哇啦的说好多学校趣事儿,有时说着说着会欲言又止,搞得神秘兮兮的。口头禅“这是我和L同学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我常会不服气的说,“妈妈不是别人啊,咱们说好了没有秘密的呀?”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连哄带骗的能套出大多数秘密,随着年龄增长女儿的嘴也越来越严。如果她心情好呢,我也就不在追问。如果面色沉重,我就有点儿担心“秘密”堆在心里时间久了会很压抑。虽不横加干涉,但经常会旁敲侧击的一探究竟。后来我发现这些秘密无非是和朋友之间的小事儿,谁喜欢谁啦,谁讨厌谁啦,谁传了个小条儿啦…
始终很好奇,怎么小朋友嘴里有那么多“秘密”呢?这些“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对于妈妈是否应该保守秘密呢?
大人世界所谓“秘密”意味深长,大多有着非常消极的性质,一般是难言之隐藏在心里,甚至由于长期积郁形成某种疾病。如果孩子从小背负着秘密,会不会为此吃尽苦头,长大之后会不会耿耿于怀呢?
阅读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关于孩子与秘密这一章就做了详细的解释。通过儿童作品《秘密花园》《天使雕像》,描写了对孩子而言秘密是多么的重要。拥有秘密也就意味着“这件事只有我知道”,因而可以证明“我”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不依赖他人而存在。和他人分享,证明了我们之间“近距离”的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十岁左右开始拥有秘密,以前认为父母是唯一依赖对象,自从制造秘密就迈向自我独立的一步了。
在《天使雕像》中,小女孩说:“守一个秘密太久,别人又不知道,实在很没意思,她虽然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秘密,但至少要让人知道她拥有这个秘密。”秘密的处理确实是非常麻烦的,它存在于两种心情的矛盾之间,一种是想要自己拥有秘密,另一种是想要与什么人分享。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女儿会说有秘密又欲言又止。
既然孩子的秘密证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那我到底要不要追问秘密是什么呢?书中提到,孩子的“秘密”分成“威胁”和“安全”的秘密,需要区别对待。
在《秘密花园》中小女孩玛丽,自然之子迪肯,被视作病孩子的科林共同开垦秘密花园,保守一个安全的秘密,故事也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如果关系到自己的短处和弱点的秘密属于有威胁的。保守这类有威胁的秘密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让人感到和他人之间不必要的“距离”,背负着这种秘密的孩子,就会经历不可估量的艰辛。童话故事《国王的耳朵是驴耳朵》,国王每次理发后为了掩饰缺点,不惜杀死每一位理发师来保守自己长了一双驴耳朵的秘密。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顺势而为了。
拥有秘密有可能会存在危险性从而带来艰辛,但对于孩子来说,保守或分享秘密意味着童年回忆和快乐时光,意味着独一无二,意味着长大,所以大人也不必再去深挖其中琐碎,再造成不必要的纠缠和焦虑。只需我们一份悉心守护,耐心等待他们的破茧而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