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是不是不知为何就容易乱发脾气,就连在冬天里,下了雪刮大风,你都要在朋友圈发泄一下,又要增添衣物,仿佛人生理应舒适的。我们经常哀叹为什么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压力和难题,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而认为别的人安然无恙,坐享其成,过着自在且幸福的生活。当然,我曾经也身处其中,所以当你对于这些人生难题敢怒不敢言的时候,你就会抱怨周围的事物在心理学上有个理论:踢猫效应。
故事是这样的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我们都是冗长效应链条的一环,遇到比自己低地位的人或事就都有将不满传播出去的想法。当一个人沉浸在消极的状态时,同样他也接受更消极的事情,当他把不满传播给他人时,就会注意自己不如意的事情上(今天又要加班,这件事怎么不能交给别人等等)久久这样下去,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你看到每一个人都是坏情绪的传播者也是产生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时时刻刻守住自己情绪,但是坏情绪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要怎么办呢?
坏情绪来源于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语言学习、职业难题,发展机遇等等。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当我们解决完事又有新的痛苦产生出来,各种各样的难题接踵而来,让你我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痛、孤独、内疚、恼怒、焦虑甚至绝望的致命一击,让人难以呼吸,带来的疼痛感如此清晰,才让我们觉得人生苦难重重。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难题。而推迟“满足感”正是一种自律的方式: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当你买了一些葡萄有两种口感:一些很甜,一些很酸,如果是你你会先吃哪一种?我以前会先吃甜的在吃酸的,但是往往吃到酸的时候吃不下去会放到坏掉,如果我们先吃酸的在吃甜的,这样的话,你内心中的幸福感会越来越高,有酸的在前面等到你吃甜的会觉得更甜,反过来酸的更酸。
在实际中怎么应用呢?其实早在童年时,我们就接触了,你是否记得父母常常要求我们先做完功课在去玩耍,这就是推迟满足感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个几岁的男孩多点儿耐心,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乐趣。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无疑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已经无须父母敦促,就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如果是这样,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就会把这个原则内化为一种习惯, 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这就是为人父母给与孩子最好的财富,但是往往我们都给与孩子谩骂,责怪,其实我们可以在自身上找找原因。
你可以工作的时候先把最难的部分做了然后轻轻松松去度过一天的余下时光,如果你在白天把你的事情,功课做完,然后在晚上追追剧,看看书,就会把好心情带入梦乡,并不会第二天早晨起来焦虑并影响第二天的效率和其他人,也就不会做踢猫效应的产生者与传播者了,如此生活,定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