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节 | 重新认识 GTD》通过对人脑特性的分析,讲明了效率低下的原因,人脑只能同时针对三个目标,专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这一节将以思维导图为辅助,并结合在《浅析心学知行合一与A3的关系》中所提及的A3及5S,对GTD的具体流程进行一个说明。目前公众号评论功能还未开通,请通过分享二维码通过微信群或微信私信留言,本人会根据情况,专门撰文解答,感谢支持分享!我是京墨鬼臼,一个爱读书,爱解答的纯情男子,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正文
GTD 几经改版,初版当中为收集(Collect)、整理(Process)、组织(Organize)、计划(Plan)、执行(Do)。现在为捕获(Capture)、明晰(Clarify)、组织(Organize)、回顾(Reflect)、执行(Engage)。
Image
可以从新旧版本看出,收集(Collect)与捕获(Capture)潜台词都具备一层意思:从环境中获取一些信息并放入一个容器或者仓库放起来。收集(Collect)这个磁性相对会中性一些,可以被动收集、无意识的收集、主动的收集。而捕获(Capture)顾名思义是猎人与猎物的关系,猎人往往需要无条件主动的去追捕猎物。
这五个步骤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步是捕获。
把现实中已经遇到的,或者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统统作为清单记录下来。这个清单可以是一张白纸、一本纸质笔记本、Onenote、Notion、Evernot等等一切用于记录的媒体介质。
第二步是明晰。
明晰的方式,就是一件件拎出收集箱当中的东西,每一件都问自己五个问题:
Image
①该事件有必要做吗?
如果没有必要做,你在判断这件事情过程中,可能需要参阅一些资料和分析,这些可能会变成以后的参考资料(A3第二步标准确立的参考),或者这件事情可能会对以后产生一些帮助,如果都不是,那这是一件不用做的事情。那么这里,就准备三个分区:参考资料(Reference)、可能清单(Someday/maybe)、回收箱(Trash);
如果有必要做,那就进入下一步。
Image
②这件事情可以轻易搞定吗?
如果一件事情无法轻易搞定,说明它需要分步骤执行或者需要一些触发条件,往往这种情况下需要专门去做步骤分析、条件分析等等。对于这种项,需要为它准备一个分区:项目清单(“Plan project" task);
如果可以轻易搞定,那就进入下一步。
Image
③这件事可以在 1到5 分钟内搞定吗?
如果能,那就立即做。比如问一个电话号码、查询一个邮箱、付个款项……如果不能,那就进入下一步。
Image
④这件事情应该由谁做更合适或者现在做这件事情的条件成熟吗?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做一个事情做出反应,这件事情谁做会更合适;或者想做一件事情但是必要条件并未成熟,需要等待时机。
就绪有一个叫做等待清单(“Wait for" task)。你不需要做或不能做,但需要时刻关注该事项的触发条件。
Image
⑤事项的完成有时间节点吗?
在工作和生活许多事项的时间节点往往是有输入的,那就是特定的时间,另外一些事情,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的目标,那就应该在事项后面标注时间,比如投稿截止时间、数据提交时间、客户会议时间、结婚纪念日、老婆生日,那么请直接把它放在你的日历当中,或者日程应用当中。让它在特定的时间提醒你。
如果没有特定的时间,请为它准备一个分区,名为执行清单(“@Context” task),并专门为它安排时间去执行。
Image
第三步是组织。
实际上,到进行第二步的时候,第三步就已经初见雏形了。除了第一步的收集箱(Inbox),我们在第二步拥有了这些分区:执行清单(“@Context” task)、等待清单(“Waiting for” task)、项目清单(“Plan project” task)、可能清单(Someday/maybe)、参考资料(Reference)、回收箱(Trash)、日历/相关应用。
然而我们应该用什么去组织部署呢?如果使用纸质笔记本,可能得使用6个笔记本+一个日历。各种事情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使用纸质笔记本会不会特别麻烦,势必会在原记录本中留下许多无用信息,GTD本是为了效率,而无用信息又影响了我的效率。
然而组织这一动作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我们已经记录的事项进行一个分类。
①在众多事项中,有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②我们的往往时间是有限的,需要对每个时间的耗时做一个预估,用于编排我们自身的时间,另一方面用于自我效率提升一种管理。
③每一个事件触发的动作往往是不一样的,吃饭、阅读、出差、跑步对一个人的精力损耗往往也是不一样的,跑步意味着需要有一个休息时间,出差意味着需要乘坐交通工具。
组织意味着一种分类整理(5S的整理整顿),一方面用于更好的完成日常事项,一方面用自身的精力和时间管理。在事项明确的情况下,效率往往受限于精力和时间。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这是一种整顿,整理每一个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做到,但是整顿则需要有着对事件、自身、环境有着很深的了解。也不用担心在之前《浅析心学知行合一与A3的关系》提到的A3可以帮助形成一个正向循环,重要的是想要执行起来。
为什么这么去部署,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部署,将会在之后的章节中具体讲到。
第四步是回顾。
实际上不难看出,当你第一次建立好的分区并部署好 GTD,从第二次使用开始,当你进行第二步(明晰)的时候,就已经在开始第三步(组织)了。在运作GTD时我们已经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提升我们的效率,在第二步(明晰)和第三步(组织)中,我们已经确立了各类事项的评判标准和分类标准,回顾类似于A3的反思,要去反思我们判断标准和分类标准是否合理,是否有违背我们提升效率的初衷。
回顾的所有清单,查出错漏事项、时间不合理、标准不符合、标准可优化点,也就是人们口中经常说的科学。其中——
①从收集箱出去的项目永远不要再放回收集箱;②项目清单中的事项需要你主动将其拆解,步骤,并为其谋划执行方案,把大项目拆解成小步骤,并分解到其他清单当中,并预判个事项的关键点,有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影响。记住 GTD 的第二大目的,随时随地都明确地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③要特别保障等待清单、可能清单、回收箱三个分区当中的回顾,主动确定等待清单是否被完成、回收箱和可能清单中的事项是否有变动(变成可执行或其他);④日历或提醒事项应用中的提醒是否恰当,比如下个月末要完成论文是 Deadline,但是否应该这个月就提醒自己,并且分解开来?⑤为第四步腾出专门的时间,比如每天、每三天或每周、每月。
第五步是执行。
GTD建立本身目的是为了高效,而其高效的机理是为通过合理编排事项去提升我们的输出能力,其是为了更好的行。往往在我们的使用过程中
,会发现执行和回顾,也不是两个完全分开的步骤。在具体执行过程当中,就已经在进行回顾,特别是对于项目清单当中的事项来说(可能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需要记住,执行,是Engage,而不是 Do,换成人话就是,你需要去“拿结果”,而不是做了 “等结果”。
------------
这期内容暂时就到这里。接下来的文章当中,我们可能要涉及的是,GTD 如何部署到常用笔记本或软件当中?执行当中可能出现哪些误区?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