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最终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会不断的成长和成熟,所以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首先,爱与被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己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我们爱自己或爱他人,就要持续的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有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很多人觉得如果我们跟伴侣有了摩擦和冲突,曾经的激情渐渐消失了,那么必然是因为当初的选择出了错,我们可能违背了上天的旨意,错过了最适合我们的人,事实的真相是我们把初恋时的爱的感觉错当成了永恒的爱。为了追求永恒的爱,为了追逐那种幻觉,我们后悔不迭,要么与对方分道扬镳,要么一辈子生活在诲不当初的痛苦之中。坠入情网会对我们造成一种幻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情是永恒的,正是这种幻觉让我们心甘情愿的步入了婚姻的陷阱,推动了家庭和婚姻的运转。这种幻觉的起源,多半来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浪漫爱情的神话,并可在故事中找到渊源,王子和公主享受世人的簇拥和欢呼,幸福的步入婚姻殿堂,一生一世相亲相爱。
从本质上来说,浪漫爱情神话是一种可怕的谎言,数不清的人陶醉于神话营造的虚假氛围中,只想成为爱情的奴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始终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中,才会觉得现实生活与浪漫爱情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真正爱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
对爱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爱,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的人生,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可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来关心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承认这种感觉的合理性,却不会让它控制自己的生活。患有这种依赖性症的人,总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却没有精力去爱别人。
他们孤独寂寞,永远无法体验到满足感。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唯有学会独立,体察彼此真正的需要,才能够组建美满的家庭,使婚姻关系更加持久。
母亲把孩子永远当成婴儿来看待,同样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督促。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爱不是感觉,而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不少人声称自己富有爱心,充其量只是渴望爱的感觉,他们所做的事情并没有爱的成分,甚至还具有破坏性,真正有爱心的人,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也能够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的而非虚假的爱。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要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
拓展自我界限,就如同走路一样,每多走一步或多走一里,都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拓展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而爱则可以给我们勇气,使我们敢于迈向未知的领域,敢于拓展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界限,爱最重要的形式体现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细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爱的接受者要懂得给予,给予者要懂得接受,它其实是一种双向车道,一种典型的互惠行为。
比如六岁左右的孩子,小朋友话非常多,父母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一,有的父母作出规定,绝不允许孩子说个没完;
二,不管孩子说什么,大人都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下孩子只能自言自语,他们跟大人之间丝毫没有互动和交流;
三,是假装倾听,实际上仍在忙自己的事情,想自己的心事
四、是有选择的倾听,说到某些重要的事情时,家长才会竖起耳朵,集中一下注意力,试图以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信息,当然大多数父母未受过专门训练,当然不可能具有良好的选择能力,所以通常会遗漏许多重要的信息
五,则是认真的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的去理解它们的含义;
在以上方式中,父母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一种比一种多,你或许认为我会推荐最后一种方式,因为它能体现父母对孩子最多的爱和关注,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首先,六岁左右的孩子很爱讲话,如果聆听他们的每一句话,父母就没有时间做好其他的事情了,其次努力倾听并认真分析孩子的一切话语,父母感觉精疲力尽,最后六岁的孩子说的话大多单调而乏味,整天倾听只会让你感觉无趣而厌烦;
最好综合以上五种方式,有选择的权衡运用,有时候让孩子直接闭嘴很有必要,尤其是在他们喋喋不休的时候,他们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只会让你分心,无法专心做好别的事情,你和别的人讲话的时候,孩子也可能故意擦嘴,表示他们对外人的敌意。
父母最为关键任务之一,就是在听与不听之间作出恰当的选择,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也许你会费解,为什么要对六岁的孩子用心倾听呢,愿意这样做:
第一、证明你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就像尊重一流的演说家一样;
第二、孩子能够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爱,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分的尊重孩子,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
第三、对孩子倾听的越多,越能够意识到在无数的停顿、重复,一唠叨当中,孩子的确能说出有价值的东西;
真正倾听孩子讲话的人都会承认,孩子的嘴里往往能说出最伟大的智慧;
第四、对孩子了解得越多,你越是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了解的不够,要么你教给他们的,不是他们不感兴趣的,要不就是他们,早已知道的;
最后一点,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们就会觉得你把他们看成是出色的人,这样一来,他们也更加愿意听你的话,并给予你从同样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