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欢喜》,个人感觉比《小别离》要好看,因为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丁一跳楼去世的那一段,我看着心里特别难过,当然我高三没有跳过楼,但是经常被噩梦惊醒,醒来是在受不住了就给我妈打电话,小小地哭一会儿就继续去自习室刷题。我以为我只是小小地哭了一会儿,但是我妈在遥远的家里开始担心,每天看着电视里有报道关于高三学生压力大而跳楼的新闻,总是马上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不要跳楼,考不上大学都没关系,要好好活着。不得不说,就是因为我妈的这些话,才让我慢慢安下心来,告诉自己:“我妈都说了,就算考不上也没关系啊,再说了,我成绩这么好怎么可能考不上大学!”一天天的,才慢慢消除了内心的焦虑。
英子得抑郁症,在深圳的海边大哭想要跳海,那崩溃的样子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四年前,临近高考的时候,四月份,突然接到爸爸去世的消息整个人觉得天都塌了,连夜从天津赶回新疆,在我妈面前连哭都不敢哭出声,不知道是怎么熬过那些天的,爸爸下葬以后要继续回去高考,一个人在乌鲁木齐的机场哭得撕心裂肺,就是英子那个样子,不知所措的崩溃……
有时候,焦虑崩溃的心情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比如我那时候回到学校去继续高考,同学老师都非常关心我,我笑着跟他们说我没事,不用担心。可是我有事,真的有事,但是我不能因为我的情绪影响到大家,所以我只有在晚自习的时候偷偷去小花园里哭,被几个关系很好的学妹碰到了,她们总是担心我想不开会做傻事,经常来宿舍看我。
而我的好朋友们却不知道这些事,在我焦虑到掉眼泪的时候,甚至会说:“既然想也没有用,只会难受,那就不要想了啊!”
那大概是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几年来,我最不能够理解的一句话,父亲去世的悲痛,是自己可以控制得住,可以说不想就不想的吗?或许有人可以做到,但是我不行,我真的做不到……我太没有安全感,在同学劝我的时候,我会大声地痛骂那些欺负我和我妈的人,以此给自己鼓励,告诉自己不要怕,但是这些行为落在朋友的眼里,她们觉得我在卖惨……“卖惨”这两个字足够伤人,这大概是我们的不同吧,于是高考以后,她们删了我的微信,再也没有和我联系过……
我没有克服我的焦虑,直到大学也没有克服。
因为父亲去世给家里带来的沉重打击,整个家庭支离破碎,亲朋丑恶的嘴脸让我恶心透了世态炎凉,于是暑假自己每天打两份工挣学费,开学一个人去报道,在陌生的南方城市,连空气都陌生得让人想哭。身边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担心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受人欺负,担心我最亲的一个人没有安全保障,焦虑到神经衰弱……
那是一段漫长而又难熬的日子,每花一块钱就要在账本上记一下,买一件一百块钱的衣服要内疚很久,给妈妈打电话超过两次没有接,就会急得哭出来……
那是我持续最久的一次焦虑,持续到大二,身边的朋友慢慢多了起来,慢慢有了可以信任的新朋友,有人陪着哭陪着笑,理解自己的焦虑,理解自己的不安,终于有一天,在图书馆给妈妈打电话,她告诉我:“官司输了,债还是需要我们还,但是我们母女是在一起的啊,这就比世上的很多人幸福了。活着的人总要好好活下去,多记住别人的好,才能活得开心。”
挂了电话,我给高中另外一个朋友打电话过去,我告诉她,一直以来我都劝自己不要去怨恨那些在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抛弃我的朋友,那样显得自己小气,可是我为什么要逼自己大度呢?我为什么不可以小气呢?我明明就是怨她们啊!
于是我坐在图书馆的楼道里大声痛哭,不知道哭了多久,当擦干眼泪之后,我终于走出了困扰了我两年的焦虑,神经衰弱也慢慢好了起来……
而这一次的焦虑,是对梦想的不不甘心、对工作的不满、对生活的无奈,焦虑到成夜成夜地睡不着,也哭过一场,却没有了用处。
使我印象深刻的焦虑,总会出现一个突破口,或许是潜移默化地消除,或许是痛哭一场淡忘,而这一次的突破口会是什么呢……我等待着,期盼着,它快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