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原生家庭([美] 苏珊·福沃德,[美] 克雷格·巴克),听了樊登老师讲解这本书,有些自己的感受留点痕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自己成长的环境和自己创造的环境。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影响为主,父母的习惯、对事物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方式、情绪状态和情绪处理方式等等,其实就是父母跟这个世界的相处模式形成了我们生长的原生家庭环境。
从心理健康程度的角度看,书中说到有毒的或者有问题的父母所造成的种种影响,让人掉入各种心理或情绪上的限制和偏执,会导致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从成长发展角度看,所有的父母都为孩子上了底色,各种正面或负面的底色,譬如积极向上、自信坚强、执着努力,又或者低落消沉叛逆脆弱自卑等等。
底色无可避免,形成了起跑线,每个人又都是发光体,成长和发展中越来越夯实越亮,直到成为独立完整的人格,并且能够影响更多的人。生命终止之前,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好。就像孔夫子的‘十五而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过程中,底色划好了起跑线,自己的学习、觉察、经历以及过程中的感悟更是一生的主体。走在路上看到阳光和机会,停在原地踏步容易麻木茫然无措。最爱的人最容易伤害,伤害也最容易让自己停滞不前进入负向循环(共依存、强迫性重复等)。
当觉得痛苦无力时,当觉得麻木无所谓时,当觉得茫然无方向时,当觉得焦虑不安时,当觉得愤怒烦躁时,当觉得担忧无措时,你会做什么?我们的状态和做法创造了孩子的原生家庭。情绪向旁人爆发时创造了关系氛围,越亲爱的人越受到影响甚至伤害。
尤其是孩子,孩子无法抵抗父母给的负面责难、诋毁和侮辱,只会在心里深处形成伤害的情绪记忆,事情容易随着时间淡忘,情绪印痕却会越来越深沉。
接纳自己,好的不好的,所有的一切。完全的接纳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处境,帮助我们弄清楚方向,才有机会前行。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前行就不会停滞。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可以通过与父母对峙来改变和克服,而自己的成长需要与自己的对峙,时时事事的对峙,前行不辍。
接纳自己,觉察自己,跟自己在一起,持续前行则无暇责难于人,心结自然有很多方式解开。就像书中所说的各种方法,自己处理或寻求专业帮助。
痛苦持续并加深只在于不面对不接受不承认痛苦本身的存在。
在迷雾中闭着眼睛转圈假装向前走,路在脚下但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