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相通,十方同距

原创  夏闲云  闲云醉语

    世人多惆怅,山高水长,疾所不及。

    世人多悲伤,情薄义淡,求所不求。

    居山之人未必识山,居水之人未必知水。

    常悲情薄实乃无情,常伤义淡实乃不义。

    先人无求,以慧相传。千年至今,相知不断。

    先人志远,义传万年。至今展卷,胸腹撼然。

    十方法界,貌似渺远。以步代量,穷生难转。

    一念相通,十方同距。以念过境,任尔横穿。

    注释:我们世人大多容易陷入惆怅,认为山高水美让人向往,可是山高水长,即使他飞快地奔跑也无法到达那里。

    我们世人大多容易陷入悲伤,认为这世间情义越来越淡薄,努力求得的却不是好的伴侣(或朋友)。

    直率地说:居住在高山上的人,未必真正知道和赏识山的高峻秀美,居住在水边的人,未必真正知道和赏识水的幽雅和内涵。

    再坦率地说:时常悲叹世人情薄的人,往往是无情之人,时常哀伤世人义淡的人,往往是不义之人。

      我们的先人们无所私求,一代一代把智慧向下传承。直到今天,与他们相知相惜的人还在不断涌现。

    我们的先人们志向高远,一代一代将道义德行向下传承。时至今天,展开他们留下的书卷,我们的身心依然能够受到深深的震撼。

    十方法界(包括精神境界),看上去非常非常的遥远。如果用我们的脚一步一步去丈量,怕是穷尽一生也难以由此时的境界转换到所向往的境界。

      一念相通(包括心念、思想和精神),所有的境界与我们都是等距的。用心念、思想和精神去跨越境与境之间的距离,那是随便你怎样穿越都可以的。

      “一念相通,十方同距”是闲云哲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概念,用现代科学的量子纠缠理论,也可以解释得通。

    人们不知道“一念相通,十方同距”是人间真实时,面对一些事情可能会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是绝望到底。如果知道了这个概念,并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其中蕴含的道理,不论遭遇怎样的状况都可能因为一念的转变而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

    所以,确切地说,“一念相通,十方同距”不仅仅是一个哲学概念,更是我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哲学方法,是我们抵达理想目标的最近距离。当然,一念起后,必须有行动,否则,一切不过是笑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