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不同的作家都写些什么

      近两来,为了加大课外阅读量,我便锁定让自己多看一些世界文学作品方面的书。说来,我已记不起是什么把我引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所以我在看课外书时,不仅限于国内的一些文学作品。

      相反的,时至今日,我发现自己看过的外国文学作品还要更多一些。中国文学作品倒读得相对少:除了读过一些史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中国文学作品仅有:《草房子》《活着》《皮囊》《骆驼祥子》。而看过的外国文学作品能记起的倒有些多,随便一清点便能说出十多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月亮与六便士》《面纱》《刀锋》《人生的枷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飘》《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约翰.克利斯朵夫》《双城记》《鬼魂灵》《神曲》《一生》等。

      不知为什么,当我看了外国文学作品和中国的文学作品后,便对其产生了不同的感觉。

      从内心深处来说,我发现自己更喜欢看外国的文学作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读后能让人找到一些灵魂深处的东西,或者说在人生的路上,即使遭受了太多的痛苦和不幸,仍能看到或多或少的希望。我想,这就是我更偏爱看的原因。

      就我读过的几本中国文学作品来说,我却找不到读外国文学作品后的那种感觉。让我读后感受到更多的是底层人们生活的不容易;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底层人们在努力后仍看不到希望后精神的彻底沉沦,痴迷不悟。就比如小说《骆驼祥子》这本书,骆驼祥子开始是积极向上的,也是脚踏实地的,他的人生奋斗目标就是为了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而经受了“三起三落”后仍看不到生活的一点希望,最后因精神上没了支柱,彻底崩溃,沉沦掉了。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变成一个完全失去理智,失去正确人生观,失去人生的方向的人。其实,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里,我读完不禁在想:“如果是外国文学作品,可能作者还会为主人公祥子留存一线希望。其实在祥子即将精神崩溃前,他还是能存有一线希望的,那就是祥子可以到曹先生那里去找生活的希望。曹先生一直都是祥子信得过的人,也是当时社会上比较有正义感的一位上层人物。”然而,这本书的结局是让祥子沉沦,而不是让他再次找到希望。又比如,在小说《活着》这本书中,作者完全是围绕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中心思想去写。虽然,书中主人公福贵在遭遇了无数生活风波和困苦,并经历了多个家人的死后仍然坚持活着,他的这种精神固然宝贵,但让人感受到的东西有些浅表。

      而作为外国文学作品却有些不同。由于我之前读过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所以对比《活着》与《复活》这两本书后就会发现:小说《复活》里的情节要更能从灵魂深处给予人的启发更深刻。比如,在《复活》里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之间前后发生的那些事就会让读者觉得对心灵有所洗礼。起初,他们俩是在聂赫留朵夫的姑妈家认识的,那时的聂赫留朵夫是一名大学生,卡秋莎是聂赫留朵夫姑妈家的一个仆人,两次见面相处熟悉后,一天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卡秋莎不幸怀孕。有了开始,往后的悲剧就这样一步步的演绎着:聂赫留朵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开了姑妈家,回到学校,之后好多年便没与卡秋莎见面。当两人再次见面时,聂赫留朵夫已是一名地位显赫的军官,而卡秋莎呢,由于她生性就不能吃苦,生下孩子不长时间孩子因病而死后她便做了妓女。说来,聂赫留朵夫与卡秋莎这次的见面是在法庭的审判席上,卡秋莎作为杀人案的被告,而聂赫留朵夫是陪审团成员。其实,聂赫留朵夫当时如果不是出于良心的问题,他完全可以装做不认识卡秋莎,也不去提多年前的那件事,因为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出现他那种行为是很普遍的,事后也无需负什么责任。而他并没有那样做,他想给自己良心一个交待,并且他想用余生去弥补自己之前在这个女孩身上犯下的错。然而,天公不成人之美,审判的结果是:卡秋莎被判出终生苦役,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此时的聂赫留朵夫,他已做了最后的决定:决定陪同卡秋莎去西伯利亚,待她被解除人生自由后就与她结婚。说来,面对这样的好事,卡秋莎如果不是经过了灵魂的洗礼她一定会欣然同意,因为多年来她一直深深的爱着这个男人。然而,时间能为我们提供作决定的答案。此时的卡秋莎已经能意识到的一些问题,她觉得时隔多年,他们两人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思想上已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即使两人以后在一起生活也不能真正幸福。正好,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囚犯xx(记不清在小说中的名字了)与她同命相连,同时还深深的爱着她,对她关爱倍加,所以她最后选择的人是同被流放的那个囚犯,而不是深爱多年的聂赫留朵夫。读到这里,我深深的被感动了,之前为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捏着的那一把汗也被释然了。确实,正如卡秋莎所想的:如果最后她真的与聂赫留朵夫结为合法夫妻,生活在一起,其实他们也是不会幸福的,仅只可能是名誉上的夫妻。而作为聂赫留朵夫来说,他可能良心谴责的问题倒能得到慰藉,但作为精神上,必定是痛苦的。

      所以,相比之下,我觉得外国的许多文学作品更能让人从心灵上得到更深层次的洗礼,引发读者思考的东西会更深层次一些。

      另外,我还发现外国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学作品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那就是外国文学作品写上流社会的会更多一些,书中虽也会写到一些底层人们的生活现状和思想,但那只是作为辅助。而作为中国文学作品,好像更偏重于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的重重困难。我想,这或许是因为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也或许是不同国家写书作者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的缘故。

……——……——……——……——

(阅读后,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1年11月12日统计,分类 一,社会捐赠 二,幼儿读本(4到9岁)(共112本) 三,青少年读本(7到16岁...
    池上学士周清雨阅读 7,835评论 0 1
  • 莫言:十三步(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作品) 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安然书d阅读 7,317评论 0 0
  • 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萤火张阅读 3,851评论 1 9
  • 第一篇 我的“外国文学”之路 昨天我在图书馆借阅了三本书,其中有徐则臣写的《寻找理想作家》一书。回家后,我迫不及...
    菊花叶子阅读 583评论 0 6
  • 七、敢与名著比一比 看谁对人作用大 余党绪老师在《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一书中说:“ 世间万物,只是有用处,才是...
    赵安庆阅读 5,0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