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校后面是一条街道,摆着许许多多卖烧烤、小吃的摊子。嘈杂而喧闹,各色人的面孔络绎不绝,大家行色匆忙,使这条街充溢了些烟火气。
每当下午四五点放学铃声响起的时候,最热闹的就数这条街了。那“丁零零”的铃声仿佛是大家准备战斗的号角,终于可以出征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挤到摊子前,或豪迈,或不舍地拿出一张张钞票,然后满足地咀嚼香喷喷的食物。那一根签子穿着的烧烤,顶得上无数个盘子盛满的山珍海味。
那连绵不绝的顾客里,有穿着亮丽的富家子弟,但也不乏瘦瘦小小的穷苦人家。每当看见他们明明馋的直流口水,却毅然决然地大步走开;抑或是小心翼翼地拿出皱皱巴巴的钱,再轻轻地“献”出去,我心里就涌上一阵阵心疼的感觉——每个表面光鲜的城市,最不缺少的却是每日为生计而发愁的人们。那廉价的食物成了他们的依靠,那苍白的小手,在我眼前忽闪着,好像在讲述一个无力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总是很佩服那些摆小摊的叔叔阿姨,他们常躲在那一缕缕白烟后面,有几分隐匿于世间的侠客气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一切物是人非时,总是心心念念着那“大侠”滋味,可是再去观望,却有了几分失落。现在的他们在我的眼中,也变成了“凡夫俗子”——会为几分钱而斤斤计较,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
我偶然想起以前书上的一句令我印象很深的话:“这世界并没变,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变了。”
傍晚,我独自走在这条街道上。街边都是小摊上明亮的白色灯光,连月亮都不太看得清了。想起以前我一同学在这条街上打打闹闹的样子,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我却有些怅然。
吵吵嚷嚷的街边,尽是人们徘徊在摊前的样子,那依旧香喷喷的气味令我有些怀念。鬼使神差般的,我走向那个最拥挤的摊子。
“老板,你一般干到几点啊?”
“嗯...说不准,一般是十点吧。”
无意间听到的对话,我的心脏却猛地跳动一下——十点,有多少人已经在梦中微笑,可那围着围裙,烤着烧烤的人们仍被白烟包裹着,只有黑压压的乌云陪伴着他们。偶然走过的人们,成为他们生活中光明的来源。天黑得看不见五指,大街上几乎空无一人,但那群坚守在摊位前的人,还在等待着,期盼着,希望自己面前的油锅再次响起,温暖的白烟或许会给他一些安慰。
我有些悲伤,准备买几块钱的东西。热情的阿姨抬起头,笑的异常热烈,以至于眼角皱纹都十分清楚,蔓延到头发上,染白了一根根青丝。
我想,即使生活再不易,那灿烂的微笑也会给他们,亦或是给我一些安慰。其实世界上有些贫苦,差的只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微笑。
有时我也很疑惑,为什么那些叔叔阿姨们要选择这样一个劳累的工作,但是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就像这条存在了那么久的街道,就像小心翼翼递过几元钱的穷孩子,就像即使知道生活不易却依然鼓起勇气活下去的人们。
这条街道伴随我很久了,我希望我下次来看,还会有那个灿烂的微笑,和那个满是烟火气息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