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去买点茶叶,路过这个城市专门卖茶叶路两旁种有两排桂花的路,闻到一阵阵桂花的香气,不用想到“八月桂花香”,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八月又还是八月。但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笔下,桂花都是属于吧八月的。
记得读书时代,每当这个时节,凡是开个什么回忆,主持人总是喜欢一句开场白:“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我曾一度认为这是相当俗套的开场白,也曾和身边的同学吐槽!其实,这个的来白挺好的,挺有意境的,有意境表达俗套又有什么不好?或者经历的多少人事也都有俗套在其中,只是有些比较隐蔽不易被人觉察。
是啊!有些表达,俗套还是俗套一些好,何必总是追求标新立异。当发现尝试太多的标新立异以后,就到了文思枯竭江郎才尽黔驴技穷,于是所有的描写叙述都变成了流水账的组织符号!
有一段时间以为当年写得被老师当作范文读出来给同学们听的优秀作文很幼稚,我写得正是《九月桂花向浓》,如今也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当年写的是什么内容了,就像如今想不起当年暗恋的隔壁班的女孩长相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一样。总之,现在是找不出当年的文采,也正像不会再为看一个心中的女孩子在某个路口等上三五个小时一样。
不过,路旁的桂花真的是香,如果有一天,在床边窗前种上两株桂树,在金秋八九月那会儿,又何须再洗盏蒸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