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今天妈妈上了四节课,讲了很多话,有些疲劳。想跟你聊聊“热爱的事情做的多了还热爱吗?”这个话题。
这学期,妈妈开了一门《大学生生涯规划课》。这个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兴趣探索”,我推动学生去发现兴趣、培育兴趣、放大兴趣。
因为我认为兴趣是热情所在,是价值来源。
但是有的学生表示怀疑:“如果我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有一天会不会因为不喜欢工作,而扼杀了兴趣?”“有兴趣的事情做的多了,会不会变得没有兴趣了?”“有一句俗语说:‘干一行,恨一行’。是不是同一件事情不能保持持续的兴趣?”
1.
先说说我一个学材料学的老师为什么会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的教师呢?
因为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非常不满意,我在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的成为了一名工科专业的大学教师。
稀里糊涂的做了十几年才明白自己一直是个拧巴的状态。这就难怪自己没有成为优秀的职场人了。
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做了看起来不用费力的选择,最后才发现每一次为了省力的选择,后面都埋着费力100倍的麻烦。
痛定思痛,我希望年轻人不要再走我的旧路,希望在进入职场之前就能明白最关键的要素,做出明智的选择。我希望用我的所学,帮助年轻人避开那些成长路上的坑。
为了解决自己的职业困惑,我学了很多课,找到了一些答案。
同时我积极参加校内的培训,有机会成为了一名主讲教师。
2.
这学期是我第二次上课。平时,我看的资料、学的课程,都是相关的,所以素材有很多。课前,我会找一些相关材料,可是有时候材料太多,都不知道放哪些了。
每次上课,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讲的是我想讲的,同学们也表示出很大的兴趣和投入。
但是,有兴趣不表示不累,当每天都搜集、整理、阅读、准备上课、设计课程,等等事情多起来,忙的时候,讲课也是会觉得有点累。
是不是真的像有的人说的:“过度补偿”效应存在导致热情会变成厌恶?
你投入过多的时候,确实会有一些疲惫。
而且,因为你投入很多的时候,你的水平在提高,有时候会觉得这事很简单,不需要花这么多时间讲了,学生们应该明白了呀。可是他们反映出来的并没有你觉得应该有的反映,于是就会觉得这事情不好玩啊。
3.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真正好的管理都是平平淡淡的,必须把危机提前识破,不应该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
放在工作上,工作正常的情况就是重复、平淡、普通。
绝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是波澜不惊的,那些烟花一样的绚丽光彩只是不知道的外行看到的偶尔零星的状态,肯定不是正常的状态。
就好像那些明星演员,人们觉得他们经常出席节目,做活动, 但是对他们而言,都是重复的工作而已。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拍戏的正常状态我们是看不到的。那些有趣的花絮都是剪辑的结果。
如果一个工作中的事情成为了新闻,肯定是非正常状态。
4.
既然工作都是无聊的,那还要兴趣干嘛?到底我们要不要关注热情这件事呢?
我个人觉得,还是需要考虑兴趣和热情的。
正因为工作的常态是平淡无奇,才要避免做自己厌恶的事情,去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职业倦怠到来之前冲上生涯顶峰。
兴趣就好像鸡精,有时候只要一点点,就可以提升整锅汤的味道。
回到我教学这个工作,讲了很多遍的课程和讲了一两次的课程,都不会让我很烦,因为我非常有兴趣别人分享我的所知。
如果我没有站在讲台上的兴趣,那教学就是一件我讨厌的事情。那该多可怕。
虽然,课程内容会不断重复,但是讲授方式可以设计。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是你喜欢的,你做的多了,熟练了觉得无趣了,你可以提高难度或者改变一点方式,它依然能够继续提供热情。
祝宝贝永远有对生活的热情,工作中有热爱的部分。
爱你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