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24青年屈原的疑惑
屈原--跨越时空的神秘意识
楚文化接触中原文化
楚国在春秋中叶跟当地少数部落融合,成为中华民族里最年轻的成员。年轻就是本钱-- 个性活泼,感情奔放,不接受传统或任何限制,楚人甚至意识到宇宙当中有各种鬼神,因此从老庄的出世思想到屈原的入世思想,都跨越时空坐标,散发出一种深刻的神秘意识。
其实现在(战国末期)中原也不再中规中矩了-- 封建制度已经瓦解,百家争鸣,哲学和文学勃兴,文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顶峰。屈原几次去齐国(山东)出使,几百位「稷(读「记」)下先生」(学者)无拘无束地研究政治、经济、宇宙论、形而上学和种种学派,即使面对国君也放言高论,不知道什么叫禁忌。
屈原空摆着贵族背景、管理国家机器的才干和经历,却只能在阴惨惨当中竖起一块山鬼立牌。但他的精神作用够强悍,在南国水泽的荒凉里,跟自然界互相撞击,激荡出跨越古今中外的想象力,酝酿成震古烁今的楚辞。
《天问》:向苍天提问
屈原在临行前走进宗庙拜见先王,又去祠堂造访历代公卿,想想历史看看现实,唯一的感想是困惑。
﹡大道既然能在远古时代缔造一个黄金盛世,为什么现在行不通了,而且世界也正在沉沦当中?
﹡经典记载的道理能抓住他的心,但是对照黑暗的现实,却显得非常遥远。那些历史确定是真实的吗?
﹡他素来执着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确定是美好的吗?
他拿出「百家争鸣」的开阔、自由,和楚文化的大胆、活泼,向苍天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先问宇宙的创造(开天辟地)、天文地理,再问历史兴亡和社会现象。
屈原对宇宙起源的思考和想象,构成一首古今罕见的长诗,从基础「宇宙哲学」(空间、时间、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到万事万物的脉动和演变,提出没有人敢提的问题。它岂止气势磅礴而已,分明是冲着上帝来的!
到现在两千多年了,除了唐朝大学问家柳宗元提出「从务实主义出发(就现象论现象,不问第一因,只探讨第二因)」的答案,没有人敢代替上帝回复。
《远游》:见解不让老庄
屈原也没指望任何人能回答;身为大思想家,他有自己的答案和理想境界。《远游》陈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见解不让老庄,是道家思想的精微所在(最精致最微妙的一个区块)。它代表华中哲学思想,看起来虚无,实际上多么宽阔自在。
「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
译文「大道只能接受,不能用言语来描述。从最小的单位到宽阔无边的环境,都是把大道当成规律。只要专注而安静地接受,自自然然就能得到。不要故意去做什么,在专注而安静的夜里,大道就在心里啊!它是化育万物、让万物生生不息的真理。」
真理--宇宙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则
屈原的答案是,从最小到最大的单位,从细胞、身体、万物到宇宙,都依照相同的规则运行、变化。没错,上帝用真理创造了宇宙万物,真理(大道)是宇宙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则。
屈原知道,只要回归单纯、清静,就能像太初时期一样靠近大道。你有什么疑问吗?不需要跑来跑去或找人脑力激荡,只要专注而安静,就能接受大道,看透事情的道理,找到问题的答案。
「经营四荒兮,周流六漠。
上至缺邮兮,降望大壑。
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太初而为邻。」
译文「太初,上方一片辽阔,天空还没有形成;
下方起起伏伏,大地还没有形成。
大道四面八方在浑沌里运行,上到裂缝啊,下到深壑。
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恍恍惚惚听不清楚。
只要超脱物欲、回归单纯、清静,就能靠近大道。」
《河伯》、《悲回风》:跟大道同游
《河伯》形容跟大道同游的舒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译文「跟你同游九河,暴风狂飙啊,掀起一阵波涛。
荷叶覆盖水车,驾驭双蛟龙风驰电掣。
登上昆仑向四面眺望,心情也跟着飞扬而开阔。
天色渐晚忘掉时间,想到遥远的彼岸却开始悬念。」
《悲回风》也说: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译文「登上岩石峭壁,来到雌霓的巅峰。
在穹苍铺设彩虹啊,瞬间就能腾飞到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