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在推崇一年看100本书,或者200本书。我不知道写这些文章的人是否能做到,即使做到了又理解了多少呢?不求甚解的贪多,又怎么让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呢?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人们对知识充满渴望同时又感到焦虑。本性使然,读书时难免贪多求快。终究“贪多嚼不烂”,生活并没有因为读书的数量增加而发生改变。
读书贪多的人以为读的越多懂得就越多。其实,大部分人读完后留在脑子里的可能只是别人的思想碎片。
李笑来曾说,
“对于那些必要的书籍,一定要只字不差地阅读。随便读读的书,那你读它干嘛?要读,就要认真地读。”
囫囵吞枣追求数量的阅读,只能说是为了满足炫耀心理的瞎忙。能融入自己生活的知识,才算是真正的知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动才是把知识化作财富的根本。
一些短暂的记忆,如果不能在生活中提取和应用落实到行动上,最终都会被大脑所遗忘,再也想不起来。这跟没有读过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因此,很多人感慨说,懂了很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原因何在?
《洋葱阅读法》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说得很好,“洋葱阅读所有方法和工具都是你大脑的磨刀石,会让你的大脑变得“锋利”,但是很抱歉,你不可能拿着磨刀石去切菜。”
关于读书,千言万语其实只有一句话: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那道理去做,而不要只是仅仅满足于“我知道了”上。一味地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最终仍将一事无成,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