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流淌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经济学是什么?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样子,似乎只有经济学家、专业人士才与经济学有关系。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经济学现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发展中的局内人,学习和了解经济学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投资决策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2年1月,我用了12个小时读完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兰小欢教授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时隔一年,又有幸接触到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的《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两本书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中的诸多问题,且在研究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国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方面都有一定交集。这两天我一口气读完《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的“第二章 ‘土地财政’的历史与逻辑,对于土地政策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意义、当前土地政策改革的原因、可能的发展方向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收获......
《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是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多年来研究成果的凝结。这本书一共有五个部分十五个章节,从城市和与城市最密切相关的“土地财政”入手,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分析了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面临的关键转型,把转型问题拓展到全球视野中。本书探讨了中国在增长过程中的财富分配问题,最后扎入经济分析的底层土壤,提出了增长理论上的创见,将中国伟大的增长一般化为可以解释所有增长的理论。
本书结构开放,阅读体验友好。这本书是赵燕菁教授多年研究成果的凝结,书中的各个章节,均来自作者历年发表的文章或写给有关部门的政策建议。每一篇都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和理论闭环,读者既可以从头到尾系统阅读,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随机阅读。为方便大家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讨论要点,书中每章开始都有导读,介绍该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本书观点开放,学术氛围极好。与我曾经阅读过的所有图书不同,这本书不仅仅呈现了作者的研究成果与观点,还在书本的注脚中保留了其他经济学家、教授和专业人士对书中观点的批注、点评、留言,甚至是不同的观点。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视角和多元化的思考空间。比如,作者认为“土地财政”是“有中国特色”的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针对这一观点,注脚中备注——周其仁对此表示不同意:”过了,香港来的,有变异,下结论偏早。“但笔者还是坚持这一判断,因为实践就摆在哪里。通过类似的细节设计,我们仿佛走进了经济学大咖们学术交流的现场,有机会看到他们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激发自己的思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