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共写过三次中秋节。
第一次,开篇即是。
寄居在葫芦庙里的穷书生贾雨村,应隔壁甄士隐之邀,共享佳节。
喝了几杯酒后,狂兴不禁,对月吟道:“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他把自己比作天上明月,相信终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然而后来一入仕途,这些属于读书人的自负和清高渐渐抛之脑后。
为了保住乌纱帽,贾雨村从一开始的明哲保身,到后期彻底变成一个大奸大恶的政客。
他与贾府的几次往来,多是谄媚巴结,以便稳定自己在官场的位置。
因此,贾家走向衰败之路,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
正如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第二次写中秋节,是第十一回的略写。
秦可卿生病,王夫人向尤氏打听具体情况。
尤氏提及:“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的。”
欢畅的聚会之后,秦可卿却开始多觉少食,染上不明病症,最后病死了。
临了,她托梦给王熙凤,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日后,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虑后,临期只恐后悔无益矣。”
一席话,点醒了王熙凤,为她以后打理荣国府的上下事务做铺垫。
同时,借秦可卿之口,暗示了贾家“盛筵必散”的结局。
此后一直避写中秋节,直到第七十五回、第七十六回,作者才倾尽笔墨,将贾家过中秋节的盛况一一描摹。
这是属于这个大家族的“最后的晚餐”,处处透露着末世的悲戚。
中秋节的前一天,传来了甄家获罪被抄的消息,贾母歪在榻上,听王夫人讲着具体情形,听得浑身不自在。
恰好,尤氏等人赶来吃饭,打断了王夫人的话。
贾母遂说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赏月是正经。”
贾母真的不在意吗?脂砚斋在此批道:“贾母已看破狐悲兔死,故不改已往,聊来自遣耳。”
老太太心里已经有底了,知道贾家恐怕也要有这么一天了,但又能怎么办呢?乐呵一天是一天吧。
而且,贾家就算走到这步,责任也不在贾母。
老太太最奢侈的爱好就是吃,但其一,老年人吃不了多少东西,其二,田庄自产的食材基本覆盖。
那么责任在谁呢?
尤氏等吃毕饭回到东府,“见两边狮子下放着四五辆大车,便知系来赴赌之人所乘”。
此时贾敬已死,贾珍正处于守孝期间,结果他“无聊之极,便生了个破闷大法”。
以习射为由,召来一干斗鸡走狗、问柳评花的纨绔子弟,“天天宰猪割羊,屠鸡戮鸭”,渐渐“公然斗叶掷骰,放头开局”,整晚整晚地聚众赌博。
到了一更时分,“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酌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
而墙外唯有祠堂。
众人都觉毛发悚立,这才散去。
贾珍不仅是宁府的家长,也是贾家的一族之长,却带领众人行此荒唐之事,只顾麻木享乐。
作者以一段诡异的描写,表明贾氏宗风坠地,这才是贾家必将败落的根源。
就连多年来,尽全力福荫后代的宁荣二公,到如今,也只剩下失望、无力和一声叹息。
等到了中秋节当天,不祥之兆更多了。
贾赦提前离席,被石头绊了一下,崴了腿。
贾母带着众人赏桂花,命人吹笛助兴,结果那笛音呜呜咽咽,十分凄凉,让原本热闹的气氛冷了下来。
待大家散去,黛玉和湘云还未尽兴,两个人联起诗来。
一开始还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和昂扬的气势:“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
结果到了最后,湘云道“寒塘渡鹤影”,黛玉接了个“冷月葬诗魂”。
正在这时,栊翠庵的妙玉出来散步,叫住了她俩个,“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
于是将诗续为“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然而妙玉能改得了诗,却改写不了贾家的结局。
大势已去,盛宴华席终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