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关于“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提升效率?”,先看内容导览吧:
思维导图是什么
叨叨球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思维导图是以总分关系为框架,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行归类整理,从而使其更容易消化吸收记忆的一种有效道具。它突出的其实是一种“收纳”能力。
拿我的本专业“传播学”举例吧。如果你现在需要快速了解传播学重要理论,经过你的大量阅读,得到了这样一堆名词:
是不是觉得万念俱灰,甚至怀疑自己读到了“假书”!
没关系,让我看看被思维导图拯救后的这些“概念”:
现在再看看,是不是顿时对学好“传播学”充满了信心?
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只做了一件事:分类。就是把“概念”放进它应该呆的框框里面。对于如何分门别类,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角度。而一旦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进行分类投框之后,这个知识才真正开始属于你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根据自己的角度,制定分类体系”才是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而这关键的一步,就是所谓的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的基本类型
叨叨球认为,日常工作学习中,使用较多的思维导图,主要有六种类型。
1. 逻辑图
这一类型的特点,是确定主题后,思维向单向扩展。即对一个点进行不断地拆分、拓展。比较适用于做知识框架,或是规划、总结。上文中对于传播学理论的整理,正是使用的逻辑图。
2. 时间轴
这一类型,主要适用于对有明显时间线的事物整理。比如学历史时,整理历史大事年表;或是分析某个复杂事件时,对事件进程进行梳理。
3. 鱼骨图
这一类型,主要强调对于影响因素的整理。譬如我们需要分析:A 导致 B 的过程中还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即可以采用鱼骨图。
4. 树状图
该类型和逻辑图有些类似,主要强调的还是事物之间的层次关系。
5. 组织结构图
顾名思义,该类型主要用于搭建组织结构,或者确定分工。
6. “随心所欲”图
在我使用各种思维导图软件的过程中,能够完整囊括上述5种模式的只有XMIND电脑版,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其他思维导图软件满足各种需求呢?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万能的“随心所欲”图,这种模式是完全自由的,你可以根据你的使用需要去建构框架,所以,你只要用好这一种模型也就够了。
为什么要使用思维导图
1. 提高效率
请相信我,做思维导图就像列方程。
最初学习设XY解运用题时,我骄傲的认为,明明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解决的事,为啥要整这么复杂。可是随着知识的深入,你会发现,设XY其实是在为简化思考过程提供工具。换句话说,它是在努力缩小“智商差距”带来的解题限制,因为设XY的思路是直线的,只要你掌握它,就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情况。
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试一试思维导图吧。
2. 锻炼逻辑能力
既然思维导图的本质是“总分关系”,是“分类投框”,那么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你燃烧小宇宙,努力找到最完善的,能囊括所有元素,最合理的分类体系的过程。而这种尝试的副产品,就是让你的思考更有逻辑、更加严密。
3. 方便展示
很多时候,当我们需要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给他人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讲得天花乱坠,别人听得一头雾水。这个时候,如果你能祭出“思维导图”,就相当于帮听者进行了总结归纳,多么贴心的服务呀。
4. 利于记忆
这一点我相信不用多做解释,体系清晰,条理分明的内容当然便于记忆。
5. Zhuangbility
嗯,这是真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想学它。
使用方法 in 具体场景
叨叨球认为,在碰到以下5类场景时,你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
1. 制定计划
用思维导图制定计划推荐使用“逻辑图”,其好处在于“可拆分”&“可复盘”。
相信很多人都有制定年度计划的经历,但根据二八定律,大约只有20%的人能最终完成它。从我观察的几位“计划达人”来看,他们之所以能够完成计划,一个共同点就在于,善于“拆分计划”和“复盘计划”。而思维导图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下面拿我自己17年的年度计划举例。
首先,列出计划的6大方面,然后针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化,此处以个人提升部分为例。然而,你会发现,看似细化后的目标仍然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行动,毕竟计划是一时兴起的产物,而执行是得落实到每一天的。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将目标细化到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细化到星期、甚至到天。
接下来,是更重要的事情,即在为计划努力了一个周期之后,及时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复盘,并对接下来的计划进行调整,这一切当然也能在思维导图上完成。
总的来说,使用思维导图制定计划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可对计划进行细化拆分,使其更有可执行性;二是可随时对计划进行复盘、调整,以监督我们的执行过程。
2. 读书笔记
书的类型多种多样,自然也有不同的做笔记的方法。而本篇攻略在意的,是如何用思维导图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读书内容。其用途主要在四个方面:
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可输出的、有逻辑的体系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知识密集、零散的科普类书籍。建议大家一边读,一遍利用“随心所欲”图梳理出大概的框架。比如,下图是我在阅读《唐朝穿越指南时》整理的思维导图。这本书是对唐朝各种小常识的一次科普,信息十分零散,但“出示”此图,我们可以迅速了解到书有哪些部分,以及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厘清时间线,和事件发展进程
这一点主要适用于小说等叙事类书籍,尤其是时间跨度很大,或者时间在故事中十分重要的书。推荐使用“时间轴”进行整理。当然,这也是整理历史类课程笔记的利器。
厘清人物关系
这一点主要适用于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的叙事类书籍。推荐使用“树状图”进行整理。是时候祭出一张,某网络不知名神人做的“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记录自己的想法或摘要
这一点主要适用于传播观点、或能激发思考的议论或抒情类书籍。推荐使用“随心所欲”图进行整理。具体操作办法很简单,先看一遍书本目录,并将其简要地抄到思维导图上。而后在阅读时,将摘要以及自己的想法,按章节“登记”在目录后面。
3. 头脑风暴
既然名为“思维导图”,自然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辅助我们思考。推荐使用“随心所欲”图进行整理。在讨论或思考时,我们可以打开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灵感快速记录下来。无需顾忌前后逻辑,所属关系,甚至现在什么位置,快速记下来即可,而后,再通过思维导图完成“分类投框”的工作。具体包括三步,图片来自网络:
步骤一:发散思维,不断增加要点,即时记录
步骤二:提取逻辑,归纳总结
步骤三:简化,整理,排版,按照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
4. 任务分工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任务分工时,推荐使用组织结构图,并设置任务的具体日程,以便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具体的细化、追踪方法与制定计划类似。其实,在XMIND里有添加任务信息,以及甘特图的功能,操作起来比较简便。但这两个功能需要购买PRO版才能使用,所以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5. 搭建知识框架
搭建知识框架,其实是思维导图最简单的用法。就像入门篇开篇的例子谈到的,首先我们需要对知识有一个成体系的认识,这种认识往往来自于系统化的学习,比如上课,比如阅读教材。而后在自学的时候,将新接收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的投框就好了。对于这类场景,推荐根据不同学科类型,挑选具体的思维导图类型进行使用。常用的是“逻辑图”和“随心所欲图”。下面是我准备新闻传播学考研时整理的思维导图。传播学因为更有体系,理论间的从属关系更明确,五大研究领域能够构成一个过程线,所以我选用了逻辑图;而新闻学的专题属性更强,所以选择了“随心所欲图”。
传播学知识框架
新闻学知识框架
常用制图工具
今天,主要推荐四种常用的思维导图制图工具,希望能覆盖大家日常使用的各个场景。
电脑端:Xmind
Xmind绝对是思维导图领域的一款大杀器,曾经被著名的Lifehacker评价为:“最受欢迎的思维导图软件”。对此,我的建议是,在任何时候,能用Xmind,就不要浪费时间去想其它选择。Xmind是我已知的唯一一款,囊括了之前介绍的思维导图6大类型,以及相关模板的工具。入门篇和进阶篇中展示的思维导图,绝大多数都来自于Xmind。
整体来讲,Xmind的体系设置与Excel比较类似,我们可以新建工作簿,而后在一个工作簿中添加新的画布,也就是思维导图。下图是Xmind的基本工作界面:
Xmind下载起来也非常方便,直接百度“Xmind”,就能看到windows和mac的下载链接。亲测可用。
另外,给大家补充几个使用Xmind的小技巧吧。
1. 先设置,再使用
强烈建议,在首次使用Xmind前,先进行偏好设置,软件里面叫做编辑首选项。
你可以对常用操作,比如添加子主题,添加批注之类的操作,设置快捷键,这将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同时,如果你是印象笔记用户,别忘了绑定印象笔记,这样可以节省软件间传导文件的时间。
2. 默认方案下的快捷键
如果你和叨叨球一样,懒得修改快捷键,请务必记住默认方案下的,以下3个超常用快捷键。
Tab 新建子主题
Enter 新建分支主体
alt+enter 标注
3. 超强的Pro版拓展功能
虽然,XmindFree版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的日常需求,但还是忍不住想给大家安利一下Pro版的超强功能。比如:甘特图;导出PPT、Word、Excel;炫酷的演示功能;头脑风暴自动归类;插入超链接等等。但是,由于叨叨球使用的仍是Free版,所以此处没有图片。
网页端:百度脑图
使用网页端思维导图工具的主要诉求有三点:免安装;云储存;易分享。百度脑图均能够做到。另一个优势是,可以直接使用百度账号登陆,免去了注册账号的麻烦。
百度脑图与Xmind的基本功能和操作都一样,甚至连可添加的小图标都一样,所以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
想特别提示大家的有两点。一是,百度脑图也是可以直接导入模板的,并且比Xmind多了一个神奇的“天盘图”。但是,模板的调用位置设置得比较隐秘。具体操作参考下面的GIF
二是,百度脑图可以导出各种格式,尤其是可以直接生成Xmind格式,这就意味着可以方便导入Xmind进行进一步修改。
手机端:思维导图
使用手机端思维导图软件的诉求同样有三点:易操作;云储存;易分享。基于此,我比较推荐的是一款叫做“思维导图”的工具。图标长这样:
它的操作简介,可以同步在网页上更新,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用购买Pro版,就可以导出、分享思维导图。另外,请记住他的网页版网址,因为实在太难找了。http://mindline.duapp.com
手绘思维导图:纸&笔
这个没啥技巧可讲,还是给大家看几份大神作品,养养眼,打打鸡血吧。(图片来自网络,实在找不到版权人,如果有侵权行为的话,麻烦私信告诉我,协商解决哈。)
思维导图Q&A
以下,是一些有关思维导图,常见的问题及解答。
1. 绘制思维导图,应该从哪个位置开始?
从哪儿开始都行。有些人从一点钟位置开始,顺时针制方向作思维导图;或者从十一点钟位置开始,逆时针方向制作思维导图。随意的位置摆放可以激发更具创造性的思路。完成思维导图后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对分支进行编号。
2. 我已经用传统的线性方式记了一部分笔记,现在该怎么办?
趁着你的记忆还新鲜,立刻打开一张新页面创建思维导图。然后再回溯之前记的线性笔记,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补充到你的思维导图上。
3. 一定要把思维导图做成彩色吗?
这取决于你制作思维导图的目的。单色(通常是黑色)的思维导图快捷简单,可以帮你理清思考过程,而且适合复印。不过,如果你要利用思维导图记忆信息,或者在今后还会不断对其进行思考、阅读甚至观赏,那么彩色的思维导图将发挥更大的效力。
4. 如何使用颜色?
颜色可以用来:
明确区别出不同的话题分支;
标明各个主题,这些主题有不同分支;
标明出现在不同分支上的同一话题;
标明故事中的人物;
标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信息;
收集想法、显示各种关联;
使思维导图更加视觉化;
标明不同项目;
显示出一个话题的子话题。
5. 为什么要使用图案和符号?
符号通常很私人化,使用符号可以给常见的对象、人物、项目、概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6. 为什么用线条相互连接?
从一个中心会分出几条连接主要枝干线条,线条可以将每个枝干与其他枝干的关系表现出来,可以展现出整体的结构。它也能告诉你的眼睛/大脑“它们是有联系的”。
7. 思维卡住怎么办?
你的大脑天生喜欢“完成”各种事情,因此在枝干的末端再添加一些用于填空的横线,大脑就会想将这些空格填满。同时要提醒自己,图上的每一个词都能成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你有无尽的可能性来对它们进行联想。这时你也可以随意涂画、填色或稍事休息,但你的大脑仍在继续工作。
8. “愚蠢”的想法要不要写进思维导图?
应该允许所有被触发的想法、词汇、图像、感受与触发它们的东西联系起来,所谓“愚蠢”的想法也能产生有见解、有创造性的点子。往思维导图上添加的越多(尤其在最初的创意阶段),那些看似愚蠢的想法就越有意义,这些想法是你培养创新思维时的引路者。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后一阶段再考虑编辑、提炼、改善这些内容。
9. 在哪儿结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结束。(或者你什么时候想停下来就什么时候结束。)
因为每个词汇或图像都可能是另一个思维导图的中心,表明你的联想能力是无限的。这也是思维导图不同于线性形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