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临近端午节,各班在原主题课程的基础上融入节日课程,开展了一系列庆祝端午节的活动。如赛龙舟游戏、系五彩绳、画额、插艾草、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实施的过程及效果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为以后节日课程积累一点经验。
节日课程的价值已被普遍认识。并有研究者统计,在改革开放后的30 年里题名包含传统节日的文献数量每十年依次以4. 15 倍及13 .5以上的速度急剧增长。传统节日得到了国家的肯定、 民众的关注及学者的自觉研究。
但是传统节日应该实施?首先从它所蕴含的价值来看。
传统节日的课程价值主要体现于传统节日所承载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等一系列民俗文化。 具体而言,节日里的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道具、 民间技艺传承等凝聚了丰富的人文信息、 审美信息、 技术含量及行业道德。 而传统节日仪式如祭神娱神仪式上所用的神辞、歌舞、 戏剧等,在保留众多非常可贵的历史信息、 文化信息与美学信息的同时,还反映了传统的自然伦理观、 社会伦理观及宗教道德。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生活性、多元性、传递性、地域性。生活性也就是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脱离我们的生活独立存在。多元性就是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或纪念的形式,有艺术表征的、祭祀仪式的、穿衣饮食等各种形式,甚至融入了现代元素。传递性指的是文化、精神等宝贵财富的传承。地域性也就是根据地方风俗进行的特色活动。根据这一些特点,在节日课程的活动开展中也可以受到启发,把握以下原则:
融入生活
“课程来源于生活”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既教育”“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课程实施必须贯穿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如让幼儿体验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
共同参与
一是强调幼儿的参与性,而是强调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方式一定要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因此活动都是孩子全程参与的,如包粽子、插艾草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幼儿的全程参与。对于家长资源方面,请家长志愿者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请家长帮忙搜集艾草等,已然是利用家长资源,陪同孩子发展,但是充分挖掘方面还可以继续,如向家长推送有关端午的一些小知识等链接,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让家长和幼儿都产生对节日的兴趣和丰富相关经验,并同时促进亲子关系。
情感激发
传统节日,不仅是形式的传承、技艺的传承、还真是精神的传承。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我们体验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得到了身心的愉悦的同时,有没有同孩子一起感受这一切源于一种高尚的行为——爱国情怀。我们要学习屈原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祖国献出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是隐藏在节日背后更为深刻的涵义,也是节日最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从爱国情怀可以引发幼儿各种纪念屈原和爱国的活动。如赛龙舟都列为国际体育项目了,运动员们强身健体、齐心协力为国争光。
关注孩子兴趣
孩子的兴趣是活动实施的源泉。关注幼儿的兴趣,可以引发幼儿活动。如在系五彩绳活动之后,当天下午放学,骏骏和嘉嘉,在班级的区角里用扭扭棒制作了一根五彩绳送给了我们。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五彩绳不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呢?将孩子们的祝福都放在自己用心制作的五彩绳上,送给别人,既有爱的祝福,又锻炼了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班级的五彩绳是老师准备好,给孩子系上去的)。有的班级的五彩绳是经过现在工艺加工的,上面还有小粽子。我们班的孩子也特别羡慕。于是我想,如果给孩子们看各种五彩绳的样子,让孩子们学习编绳,设计五彩绳,应该也会是特别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吧。在观看赛龙舟的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兴奋的说“我们也做一条。”多么好的活动展开的机会,可以纸壳做,可以身体接龙假装,可以搭建,可以借用活动器械,呼啦圈式的龙舟,大型木制梯型龙舟···都可以是端午赛龙舟的活动。那我们怎么做?都包括哪些部分?关注了孩子的兴趣,活动就从单一变成既可以是多样的,也可以是深入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节日传承的也不全是好的。如其中的祭祀驱邪等封建传统习俗。如端午用雄黄酒画额,原意是驱邪辟邪。插艾草也有驱邪含义。我们可以着重引发幼儿往雄黄作用,艾草的作用上面引导。如艾草可以驱五毒,不让蚊虫叮咬,艾草可以用来做食品,可以用来医药艾灸等,向现实生活、科学方面引领幼儿发现周围事物。科学、理性辨别事物,紧跟时代步伐。
考虑地域特色,富有个性
传统节日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资源应不断进行个性化的、深度的后续开发。如,端午节,有的地方会做“荷叶”馒头,有的地方就不会做。有的地方会用粽叶煮蛋,有的地方就不会。南方会有菠萝叶包粽子,北方就很少。南方多会真的举行赛龙舟活动,北方就鲜少有。因此,幼儿园也可以根据地方风俗,举行富有地域特色活动,个性实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