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的收集采集终于整理出一份属于自己对美的集团的全方位档案。看着这份按李勇老师模版整理的档案真是有种老母看儿的感觉。不容易呀!从为期两天的学富三车开始,到反复回听这两天课程的逻辑思维,到开始查找整理资料,再到把资料一层层的塞进框架里,最后反复打磨、理解、看资料规整到的框架是否符合框架本身需求。从不会到会是一个坚持的过程,不是说花了钱学习就一定会出成绩,是否出成绩是和自己的信念与付出成正比的。这句话说的有点大了,其实万里长征我连第一步都还没开始。但作为第一次的自己还是要小小的表扬下自己。
我们组的分享安排在今天也就是5月11日,从昨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梳理这份文档,想通过思维导图和寻找关键词来理清思路,让自己在分享的时候语气顺畅条理清晰。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难去只抓关键词,因为里面有很多数据,数据的来去都需要说清楚,这样的话只靠抓关键词显然是不够的。这是我之前的想法。所以最后我在自己做的文档中不断的精简,我报备的分享时间是40分钟,但通过我不断的整理我预估分享在1小时左右,然而最后的结果是分享时间快一个半小时。
这个过程充满艰难,因为基本都在念稿,思维想跳跃但开始跳跃就会找不到接下来的词句,好几次我都感觉自己要坚持不下去了,在这里要感恩听我分享的家人,一个半小时的碎碎念,也正因为我知道大家的存在所以我在不断的调整状态让我得以完成分享。
回过头来想,我觉得坏事也是好事,正因为今天这样的分享,我发现了几个问题:1.在碎碎念的过程中,自己是否有收获?没有,我只在为任务完成而完成,即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他人的时间。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次没有价值的分享。2.为什么会完成的不怎么样,不论有没有做思维导图或者找出关键词,其根本原因是自己对这份方案并没有那么熟悉。想要做好一家公司,方方面面要烂熟于心,才能做到只拿几个关键词或数据或图片胸有成竹的分享。所以总结为整理公司不是简单的整理成文字,而是要整理成无字天数放在心里。3.互动环节,对于提到的关键词和关键数据李勇老师张口就来,我想这绝不是一月或一年或十年之功能做到的,对比之下,我深深感觉万里长征实际我都还没出门。未来把李老师当作偶像,学习李老师的专研敬业精神。
通过今晚的分享,我的感知是:不是整理、不是看、不是读、而且烂熟于心的理解。
十年磨一剑,我想学会李勇老师的本领几乎不可能,但学会李勇老师的专研精神是可能的。
最后鼓励一下自己,通往财富的道路就在脚下,专研精神是钥匙,拿好钥匙敢于向前去开启那扇大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