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赋闲”在家,百无聊赖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莫名出现许多感性的烦恼,羡慕这个朋友游山玩水好不快活,羡慕那个朋友工作一换收入翻番。
再看看自己,却总有一种“无处话凄凉”的感觉,一个人独处就是如此,要么成魔,陷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法自拔,要么成佛,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强大。
无奈我属于天资“愚钝”的人,常需借助外力去重整自己的内心世界。
就当我有些烦躁情绪不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樊登曾在奇葩大会上说过的一句话“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一定会有一本书在等着你。”
我以前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只是近几年才愈发感觉到读书的重要性,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仍然持保留态度,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寻找一下,运气不错,没过多久让我找到了这本书—稻盛和夫的《活法》。
相信这本书有很多人读到过,只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与我一样的体验,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在择菜准备做饭,当我看到书里所写的关于生而为人意义的时候,大脑中一阵恍惚,突然感觉这周围一切的场景,我所正在做的事情都曾分毫不差地经历过,一种未卜先知奇妙的感觉袭上心头。
其实,这种体验只是大脑偷懒的一种表现,大脑把曾经我们所经历过的类似场景重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但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更愿意自我暗示地把其理解为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因为这种安排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可以让人瞬间汲取巨大的力量并能够真正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这种感觉想必也只有当你困惑烦躁觅得一味“良药”时方可体会。
我曾看到过许多关于生而为人意义的解读,但稻盛和夫对生而为人意义的理解却最能打动我。
在稻盛和夫看来生而为人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通过生而为人让人的灵魂在死的时候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这句话也让我想起了已经逝世的我国工程院院士,核试验领域专家林俊德,在林老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在病房争分夺秒地工作,我有国士,天下无双,如果林老没有一颗无比美好和崇高的灵魂怎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如此坦然地迎接死亡,林老的一生也许就是对这句话对生而为人意义最好的诠释。
生而为人的意义在哪里这本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而稻盛和夫则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将两者的关系总结成为两个公式:
①人格=性格+哲学
如果说性格是先天从基因里就注定好的,那么哲学就是后天我们一点点养成的,什么是哲学?其实,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高深莫测,就是我们父母从小教育我们的,比如:不可说谎,不可给别人添乱,要正直不要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等。
无论以上哪一条都是我们从孩童时代便被不断教育的,这就是最简单的哲学。
哲学就是一种依据用来评判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人,什么样的事是正确的事。
如果依据这些哲学去做人做事,我们的生活会简单很多,可是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决定我们做一些事情的依据不再是这些简单的哲学规则,而是社会的惯性和潮流。
而这也让我想起了曾经的三鹿奶粉事件还有轰动全国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甚至包括谷歌和百度两者的对比,同样都是搜索引擎,在谷歌,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在百度,你能找到它认为你想要的广告,所以,其实这一切的发生都只是因为我们背离了从小便被不断教育的简单的哲学规则。
②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热情和能力无论是高是低,两者都是大于0的,但思维方式却有正负之分,如果思维方式是负的,热情和能力越高,造成的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就是怀揣这样负面的思维方式利用日本民众的爱国热情,利用日本民众对于道德的追求,给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因此,思维方式会决定人生最终的结果。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及其推崇精神力量,稻盛和夫同样如此,他认为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你首先需要敢想,你得敢想那些非常绚丽多彩的未来,对于心想事成这个成语来说,就是心不想,事情肯定无法成功,如果对于一件事你连想都没有想过,这件事肯定是不会发生的。
就像现在我不断坚持写文章一样,我除了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之外,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写出十万+的爆款文章,也许距离实现这个梦想还有很远,但我从未放弃这个想法,因为精神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很多 。
读到王阳明的时候,让我领会到了知行合一,并将这四个字作为我的人生信条,而今读到稻盛和夫,又让我领会到了什么叫知足有德,并将这四个字作为未来我人生的追求方向。
说一千道一万,生而为人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每个人的答案都无法让所有人信服,但生而为人就是这样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我们的心性更加坚韧,我们的灵魂更加纯洁,能够活的更加简单,率真。
我心中生而为人的意义就是如此,你的呢?
怎么活?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