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一)口头性
- 概 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由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 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 口头艺术语言≠日常口语
- 显著标志:用口头语言包括方言土语来进行创作和传播
- 形成原因:
1)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
2)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 +表演性 = 立体性
-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思想感情朴实直率、语言通俗晓畅、活泼上口;
结构单纯连贯,多用比兴、夸张、谐音、复沓等修辞手法
- △不能绝对化 →→ 文字底本有时可作为依托和辅助
(二)群体性
- 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 相对于作家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征,也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 民间文学作品的形成
①在集体活动场合中共同创作
②个人创作后,众人在流传中再加工
③个人对已流传作品的再加工 → 传承
- 创作过程与流传过程交融
→ 群体流传的过程也是作品保存的主要形式 - 内容: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 艺术形式上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传统的
- 最显著的表现 → 作品的匿名性
(三)传承性
-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① 内容:群体性观念和意识根深蒂固、相对稳定、代代相传
② 艺术形式:包括结构、语言、讲唱方式等方面
- 传承方式
① 群体传承:(主)自然的、口口相传
②个体传承:艺人 → 谋生、固定的传承线索
(四)变异性
- 在流传过程中其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 原因
1)主要依靠传授人的记忆保存和口传给接受者
2)无固定形式
3)文化背景的变化 (时代、地域、民族)
(五)表演性
含义
1)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2)在沿袭某种程度的固定模式的基础上,民间文学及其文本会受到语境的影响
3)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而是有更为丰富的或不同于其文字表层意义的内涵及功能
** → ** 将作品与其发生时的现场处境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表演理论:理查德·鲍曼;戴尔·海姆斯
- 关注民间文学文本在特定情境中的动态形成过程,把民间叙事当做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事件
△肯尼恩·伯克 《文学是一种生存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