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婆-供给和需求

致老婆:

昨天在车上我在听手机上的有声书,书中的内容讲的就是哈耶克流派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并结合了中国现实中是例子:春运。春运的问题就是需求远远大于供已,导致了排队、黄牛的出现。按照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很自然就是票价不够高,只要票价高就是让供需平衡。

那么对你来说很自然的问题就是那么那些想要回家的穷人怎么办。难道让那些进城打工的穷人,辛辛苦苦工作一件连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回家跟亲人团聚的愿望都不让他满足吗?

这就引出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调节这两者最有效率,而且最公平的永远是价格。下面就讲讲为什么是价格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时间是在春运期间,一个进城打工的人A接到消息说他的一个亲人快不行了,要赶到见最后一面,还有一群人对回不回家无所谓,这些人我们估且称为B。那么很明显A对于回家的需求远远大于B,但是由于票价不够高,B想反正待在城里也没有事情干,回家也是一个不错的远择那么B也会去买车票。很有可能A由于面对激烈的买票竞争而买不到车票。

那么对于整体人民来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首先对于A来说他无法见到亲人的最后一面,他损失了;对于B来说,其实回家不回家根本无所谓,买到票说回家,买不到就算了,对于B来说他不亏也不赚;对于铁路公司来说,本来可能向A收取高于卖给B车票更高的价格,而没有卖,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也损失了。综合起来整个国民经济实际上是损失的。

那么如果春运车票提价呢?设想如果车票提价,春运期间的需求跟供给平衡,那么,B可以选择不回家。A能顺利买到车票,见亲人最后一面。铁路公司也能赚到比提价之前更高的收入。因为车票就这么多,只要需求跟供给平衡,车票还是能全部卖出去。那么整个国家的实际的福利都提高了。

上面的例子只是简化版的事例,但是核心问题都讲到了。所谓的价格无非是在市场上选择出最需要这件商品的人,并不存在穷人和富人的差别。富人并不会为自己不需要的商品支付一分钱,穷人也会为自己急需的商品支付大量的金钱。同样只有市场上的个体才能知道自己对这件商品需求的程度。所谓的需求程度只能用自己愿意为这件商品支付多少的金钱衡量。经济学并不考虑道德因素,再说穷人实际上并没有道德先天优势,富人也并没有道德上的劣势。

用自己手中的金钱来证明自己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比其他任何东西更有效率,也更直接。如果票价过低,造成排队。实际上那些愿意产且有时间排队的人才有资格回家,这种选择方式,造成了社会巨大的浪费,因为那些排队的人可以用这个时间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

你也说春节回家的刚需,再高的票价大家也会支付,这就相当于铁路部门剥削那些进城打工的人。其实没有什么刚需,大家都在权衡自己手中金钱的使用方式。每年春节大家都在排队买没有充分提价的车票,那么那些没有买到火车票的人为什么没有去排队买飞机票。

市场经济可能听上去很残酷,但是这可能是人类能想出来的最不坏的资源分配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5.1 /世上有哪些竞争规则 新单元开始讲竞争的规律 1.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竞争规则 从一个淳朴的角度去看...
    香山郭老狗丶阅读 6,445评论 0 0
  • 这个模块讲一些价格管制的例子。 通过这几个例子,你也可以做一个自我检验,看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改变了思维,和你...
    会成长的鱼阅读 3,754评论 2 1
  • 文/诗音姑娘 Hello! 你现在在哪里呢? 嗯,一定正在寻找我的路上吧。 正值考试月,你也和我一样忙吗? 一直在...
    诗音姑娘阅读 11,524评论 209 322
  • 在我们前面有一瓶水,因为它是好东西,每个人都想得到它。为了能够得到这瓶水,我拼命向前跑,结果在我快要抓住这瓶水之前...
    轻狂书生1阅读 4,214评论 0 0
  • 窗外, 细雨伴着微阳,淋淋洒洒。 楼阁远望, 黄稻轻摇,沉甸的果实嬉闹, 我心忧伤,夹杂着未知的情绪。 嗅觉已被烟...
    井溢阅读 1,937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