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大

5.1 / 世上有哪些竞争规则

新单元开始讲竞争的规律

1.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竞争规则

从一个淳朴的角度去看,世界上稀缺的东西是怎么分

就好比说一个岛上一片面包,由谁来得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   打

暴力是人类社会里边,备受尊重的一种竞争方式

暴力,只有当它失败的时候,人们才会谴责它;当它成功的时候,人们会膜拜它。所以别小看暴力,暴力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竞争办法,决定胜负的一种办法。

社会发展到今天,明面上的暴力行为确实是减少了,人们不再会为了一片面包大打出手,但有大量的经济活动都是由国家机器在背后支撑的,即使是到今天还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常见的,决定谁赢谁输的竞争规则

2.智力高低竞争资源

看文凭,这比暴力看起来要文明一些

3.以论资排辈界定产权

好比说比你年长的就应该先吃菜,包括中国古代一系列的礼仪,这些全都有讲究

而讲究这些不仅仅为了讲究,而是为了重申,彰显每一个人的产权、社会地位,以及分配这世上稀缺资源的权利

4.按社会身份分配财产

你是什么官,什么职位等级,过去计划经济的年代很多东西都不是有钱可以买到的,需要你到达了级别才可以

好比说我们公司分配电脑普通职员和主管配置就会不同

5.按照劳动时间、先到先得以及随机分配

谁干的时间多,赚的工分多,分配的资源就比较多

张三搬了五百块砖,你三百 他中饭就比你多吃两个馒头

先到先得就好比说医院排队去的最早的就最先看病;随机就像是北京汽车的摇号

6.按需分配和价高者得

看你的需求程度

一个快要渴死的人和一个刚喝完水的人,前者的需求程度当然要比后者高出不少

也愿意拿出全部的钱去买这么一瓶水,后者刚喝过水对水的需求没那么高所以不会出高价买水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竞争的规则才可以治乱,决定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不同的规则,就会有不同的人比较容易胜出,所以选择不同规则,禀赋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


5.2 / 各种竞争规则孰优孰劣

1.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

1.咱们必须要有竞争规则,不然社会就乱了。必须选出一个规则来,社会才能维持秩序

2.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想要争取所有人的同意,那没门,永远不可能

2.每种竞争规则本身都会带来成本

3.一旦确定了竞争的规则,人们就一定会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而这个努力的过程就会消耗社会真实的资源,时间,金钱,注意力等等

3.许多竞争带来的成本,其他人都难以得益

好比说你排队买到了限量版的苹果,对你来说你花钱花时间得到了你想要买的东西,是值得的

但是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不能从你排队所花的时间上得到任何好处

寻租-无谓的损失就是说,社会其他人不能够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4.按出价的高低竞争,可以让社会财富告诉增加

如果按照价格高低的这个规则,我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去赚钱,赚更多的钱

打砸抢当然是一种方法,但是是非法的,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大多数人不会那么做

更多的人都会以正当的途径去生产一些别人需要的东西,让别人自愿购买,这样的竞争方式是良性的,可持续的

不是多余的,一下子就和其他的规则区分开来了,当每个人都这么去想去做的时候,带来的社会经济繁荣那就很大

改革开放30来,巨大的成果就是现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商品服务,基本上都是按照价格的高低来分配的,造就了整个社会财富积累的重大变化

从公平的角度,出价的高低不是一个更公平的方法,但是在效率、财富积累、减少竞争带来无谓损失来看,比其他的方式来的更加的高效,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5.3 / 何谓短缺和过剩

这一课讲的是稀缺、短缺、和过剩之间的关系

1.稀缺和短缺的关系

稀缺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所有人都会去强占最好的资源,经济学里边对短缺有着独特的定义,更具竞争方式的不同来给短缺做定义

如果一种商品只用价格高低来竞争,且一直用这种方式的话,那么这件商品就永远不会短缺,而只会是稀缺

只需要出价就能买到的东西,只有稀缺不叫短缺

2.短缺是因为价格受到了抑制

就是你仅仅通过出价是买不到商品的,好比说春节你买不到火车票,只能去找黄牛买,这就叫短缺

短缺不是供应的减少,而是价格收到了抑制,人们不仅仅需要通过出价的方式去竞争,还需要通过非价格的方式去竞争

3.“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的结果

过剩不是供给过多,而是价格受到了人为哄抬,以致于卖家不能简单的通过价格就把商品卖出去,他必须提升质量,提高服务,和同行竞争才可以,农产品就经常过剩,那是因为农产品的价格被政府抬高了,价格过高你就不能很顺利的卖出去,农民不断的去生产,为的是去争夺政府的补贴,但是政府的补贴是有限的,农民和农民之间就会产生竞争,看谁能得到政府的扶持。

醍醐灌顶,说说我自己的理解,政府说土豆好,你们都去种土豆我来给你们一个十元的补贴,因为土豆赚钱,所有的人都去种土豆了,但政府的补贴不会无止境的补贴下去,农民和农民会竞争,种的最好的,最先卖给政府的那一个人当然赚钱,但之后的九十九个人,因为市场饱和了,已经不需要他的土豆了,就算贴钱也不会有人再去买他的土豆了,所以只能让土豆烂在地里,就是这么残酷的现实。


5.4 / 最省事儿的违反价格管制

当价格管制的情况下,人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对策所遵循的基本规则

1.张五常最重要的论文

管制不是讲价格,而是再讲竞争方式,但当短缺发生的时候人究竟会采取哪一种竞争方式,这是今天要讲的内容

张五常的《一种价格管制理论》这一篇论文回答了这个问题,举个例子

房租100,房东拿60,政府拿40政府就成了二房东,这就叫征税;而价格管制就说你房租收100,政府觉得太高了给了你一个限额你只能收取60元的房租,这个过程你少赚了40,而政府并没有得到这40,这就叫价格管制

2.价格管制必然导致价格耗散

资源每当它不能用在刀刃上的时候,他就不那么值钱,100元的房子你按照60元租出去,这房子就只值60元,那本该实现的40元的价值就被白白耗散掉了

3.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

一般来说人是最求利润最大化的动物,反过来也就是说人是最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当上述情况出现的时候人们不愿意看到那40元被白白的浪费掉,就会去选择那些能够最大程度挽回那些将会耗散掉40元的竞争方式,人们会去选择那些,能够使耗散价值降到最低,也就是损失最小化

4.人应该如何应对价格管制

再拿房租说事儿,以前的房东是唯利是图的,谁出价高就租给谁,这时候的房东,反正收不到那40元了,这时候就会纵容一下自己的偏好,歧视农民工啊,养狗的.........这些都不要,还有房东一定会在其他地方把这40元赚回来,什么叫你配个钥匙啊,连个网啊;同样租客现在少付钱了,就要去讨好房东,讨好中介,这些都是成本,最后的最后租客付出的全部代价,也不会比100元少多少。

房东要使这房间尽可能的回到用途价值更高的人手上,只不过竞争方式更加迂回,没有付钱这么直截了当。

房东还会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房间用途好比说民用的房屋规定是60,商用的是80,房东就会想方设法的把房子改成商用的,甚至还会把房子推倒重建。


5.5 / 问答时间/美国石油短缺为何在一夜之间消失

1.商家为什么会放弃“价高者得”

大学就会录取最优秀的学生,而不会去录取那些最优秀的学生,这里边就有一个思考的纬度,那就是卖家到底有没有必要选择把东西卖给谁,如果有必要的话,那么他卖的东西就不仅仅是价高者得,但与此同时,他选择了顾客他的顾客范围也会随之减少,而这小范围的顾客愿意出的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卖家就会承受因为他调顾客而产生的金钱上的损失,就好比说那些音乐节就会刻意把门票卖个那些忠诚度高但是出价低的学生,反过来如果卖家没什么兴趣去挑顾客,那么就会采取价高者得的办法

2.不同教育阶段的消费准则

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他的功能是不同的,幼儿园有免费的,有低价的,有几十万的,是因为幼儿园小学更多的是服务性的,基本上是按照价高者得的标准来分配的,倒过来,到了初中,高中,大学教育的功能就逐渐发生了转变,这时候教育就越来越倾向于挑选顾客,到了研究所阶段,就不是提供教育服务了,更多的是要找一个合伙人,找徒弟了,这时候当然就是需要选人,也就不会按照价高者得来分配。

3.医疗服务的分配标准

根据以上标准来看医疗服务,急症就属于需要挑选病人,那个伤的最重的会最先抢救,而门诊就会按照价高者得的标准来分配因为,因为用别个规则会带来效率问题和公平问题,每当我们指责以金钱为标准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放弃金钱标准,还要选取下一个标准,我们要看,这下一个标准是不是比金钱更好,当然医院和医生也有很多时候会挑选客户,比如说器官移植,医生就不会把器官放到病的最重的人身上,而是会选择适当的病人身上,同样谈恋爱,结婚都是选人,价格往往不会是唯一的因素,注意不仅仅考虑价格不意味着不考虑价格,选择伴侣的时候价格肯定是考虑因素之一,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是真爱,不管对方有钱没钱都义无反顾,你可能以为你不在乎对方的金钱,你不在乎对方的背景,但实际上和你打交道的人,其实已经被你的生活圈子筛选过了。

4.美国石油短缺为何在一夜之间消失

在美国曾经就实行过关于石油的价格管制1971年8月15日,当时尼克松总统开始冻结了石油的价格,但是短缺的现象没有随之消失,最开始人们排着长队加油,接着单双号加油,再接着预约加油,再后来推出熟人加油,有些加油站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捆绑销售,什么保养送一桶油之类的,实际上,虽然油价下去了但是消费者付的钱也没怎么少,就这么一种短缺现象持续了十年之久,直到里根总统上台,解除了对石油的价格管制,油价在一夜之间上涨到了,恰如其分的价位,短缺消失了,油田也因为卖油有钱赚开工了,那些加不起油的人也会去想其他的应对措施了

5.执行困难的政策往往不是好政策

因为人们往往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想要扭转这种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这时候政策执行起来就很难,就像幼儿园,小学初中这种明明是商品的东西,非要把它说成不是商品,结果就出现了所谓学区房的奇怪现象,一个门诊本来就是商品,非要说不是商品把价格,压得很低,然后就出现了看病难,排队长,社区医院的医生反而被闲置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每当我们看到一些违反经济规律的政策实施之后,人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积极性去钻空子,找法律的漏洞去打擦边球,过去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往往会说世风日下,世态炎凉,社会道德标准在下降,但了解了价格管制之后就知道了,每当违反经济学规律的政策颁布,都会有各种资源被耗散,人回去想尽办法挽回损失,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6.1 / 春运的火车票价还不够高

本周这个模块讲的是价格管制的例子

1.经济学思维品质的试金石

我们说经济学其实不难学,因为它的原理都是很简单的。难是难在一刻不忘地去使用它,把它运用在每一个场景;难是难在你能客观地去评价周围的事物,而把自身的利益抽取出来。

很多人,在讲道理的时候没问题,但是一旦自己的利益稍微受损,他的整个思路就发生了改变。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建立稳定的思维品质。

当然,经济学的思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我们学习、运用,然后可能会被自己的感情、会被别人的观点打破,然后又重新建立起来,又再打破,又再建立。这样一次一次,你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思维品质。

比方说,春运期间“火车票应不应该涨价”这个问题。过去17年来,每一年到春节的时候,就有媒体请我写篇文章,讲讲春运火车票为什么要涨价。当然,我知道他们的目的,他们就是要热闹。但是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人们是不是掌握了经济规律的试金石。

我们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城市化高度发展,每年到春运期间,大量的农民工就要回乡,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春运的高峰期。

其实问题很简单,有高峰期我们就要用价格来调整,如果你只是这么抽象地说,在经济学的课堂上指着需求曲线这么说,没有人会不同意。

但是你一旦把它带入一个具体的商品,说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人们的感情一下子就涌上来了。他们不能接受春运火车票要涨价这个事实,他们搬出种种的理由说不应该涨价。我们最后就要看,到底经济规律适用不适用、起不起作用。

2.不承认火车票是商品属于鸵鸟心态

人们反对春运火车票涨价的第一个理由,他们说回家过年不是商品。我认识一位朋友,他在美国学习,他反对春运火车票涨价,写了一篇几万字的文章,寄过来要我给他提意见。

我打开这篇几万字的文章,第一个小标题就是“回家过年不是商品”,一看这个标题我就摇头,回家过年是不是商品,这讨论起来有意义吗?我说是商品,你说不是商品,这个争论会影响火车票的供给吗?你说它不是商品,火车票就会多起来吗?其实这是一种鸵鸟的心态。

我的观察是,我们有许多社会短缺的现象,不管是教育,不管是交通,不管是能源,它的起源,都在于我们有很多人坚持,要把明明是商品的东西看作不是商品。既然不是商品,就要特殊地对待,而这特殊对待根本不能增加供给,所以问题就会一个接一个。

火车票也是这样,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火车票是商品,它就是人们争相要获得的东西,经济规律在这当中就会起作用。

3.春节回家过年不是刚需

还有人说,回家过年是刚需。他的意思是,只要是刚需,那价格就不起作用。我们前面讲需求第二定律的时候,已经讲过,世界上不存在垂直的需求曲线。垂直的需求曲线是什么呢?是不管价格怎么涨,人们需要的量不变。

春节回家过年,不是刚需。咱们中国人过去离开家乡,那就不回去了,哪有每年都回去过年的。我们现在的人之所以有一个习惯,每年过年都要回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交通的成本下降了。

记得吗?我们在讲弹性的概念的时候说过,当价格足够高的时候,同样一件商品,它就会变成奢侈品。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必需品。

留学在外的留学生多少年没回家,还不是一样能过年吗?

如果你说,年三十晚上留在家里过年是真的刚需的话,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获得的享受的话,他应该在去年过完年以后,就不惜一切代价呆在家里面等着今年过年。这才叫刚需。

4.黄牛党可以为社会节省无谓的损失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责怪黄牛党,认为火车票价之所以高,是因为黄牛党炒高了。你要想想,黄牛党如果能够随便把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炒高的话,他们为什么不炒别的商品?为什么不去炒奔驰汽车?为什么不去炒珠宝?他们为什么非要炒春运火车票?

如果黄牛党能够随便涨价,把自己想要赚取的价格随意地转嫁到乘客身上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把价格抬得更高一点,再高一点呢?

实际上,我认为春运火车票价应该涨价,就是在1999年开始,我看到有黄牛党在春节前夕被扭送到公安机关,觉得挺想替他们打抱不平的,所以我写了篇文章。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被一直骂到现在。

其实我们今天掌握了价格理论以后,就能明白,之所以会出现黄牛党,原因在于火车票价不够高,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也就是排队。而排队的过程,会带来所谓的无谓的损失,也就是排队的时间,社会上其他人不可能享受到。

人们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一句话把它翻过来说就是,人们也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人们会为了节省自己宝贵的时间,请一些时间成本比较低的人去排队,所以黄牛党的存在,是可以减少因为排队而产生的无谓损失的。黄牛党是替社会节省无谓的损失做了贡献的。

5.实名制让火车票价格更贵

当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要实施火车票的实名制,只要实施了实名制,买火车票难的问题就能解决。而事实上,现在已经实施实名制了,有意思的是,火车票价因此涨还是跌了?

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问同学们,曾经买过的最贵的黄牛票是多少钱,是原价的多少倍?同学们普遍回答黄牛票只比原票价涨了100块钱、200块钱、300块钱,基本上不到一倍。

只有一个同学,他说原票价是30块钱,而最后的黄牛价是200块,钱涨了接近7倍。

我说怎么会这么高?这位同学解释:火车票实施实名制以后,要查身份证,身份证不对是进不去的,而这200块钱是包带进去的价格。

6.春节运力不可能做到毫不吃力

还有一种观点,把问题归咎于我国铁路部门的运力不足,这种观点也经不起推敲。你要想想,每到春运期间,我国就经历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几亿人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待会又从一个地方回到另外一个地方。

如果我们能把铁路运输的运力,提高到在春运期间都毫不吃力的话,那么剩下来那11个月,铁路的运力不就闲置了吗?这当中带来的损失又由谁负担呢?

7.垄断商品不是反对市场定价的理由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火车票之所以难买,火车票之所以贵,是由于铁路垄断。这种观点认为,正是因为铁路是垄断的,所以咱们应该对火车票实施调控,让这个火车票的价格降下来。

这种观点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你要想,如果垄断本身是能够证明把价格控制下来是对的话,那么垄断岂不是成了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了吗?凡是垄断部门生产的产品,我们就有理由通过行政的办法把价格压下来,这不挺好吗?咱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垄断才是啊。这个道理说不通。

一件商品,不论它是由垄断的企业提供的,还是由竞争的企业提供的,它的价格都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它的定价都应该是市场价。只要它的定价不是市场价,它就会出现我们前面解释的短缺现象或者过剩现象,从而会引发所谓的“无谓的损失”。

8.火车票定价应该参照航空公司的做法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穷人买不起火车票。这种观点,也值得仔细推敲。一个农民工跑到北上广深来工作,他一天的工资不到100块钱,他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因为咱们中国的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这些年里面已经上涨了,所以哪怕火车票的价格是随着市场的需求波动,他因此而多付的钱可能也就是一个礼拜、十天的工资。

他在城里面工作一年,他付不起这个钱吗?如果他付不起的话,他为什么一定要在最高峰的时候跟别人竞争呢?春运期间,火车票的定价完全可以参考航空公司的做法,他们的做法就是票价非常灵活的波动。

最贵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最贵的票价在大年廿七、廿八、廿九,最便宜的票价在年初一、年初二。

我自己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是个穷学生。连续7年没有回家过年,我当时就非常羡慕我那位香港同学,他每年都能回家过年,那么贵的机票回家也就是两天,这种奢侈的旅行我支付不起,这也证明并不存在什么刚需。

9.限制火车票价格诱发官员腐败

我们分析完前面的种种常见的错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看看人们的行动是多么符合经济规律的预测的。

你看,一开始由于人们的需求有了变动,价格本来就应该随着波动,但是人们否认回家过年是一种商品服务,接着就要去限制回家过年的价格,回家过年的价格受到抑制以后,人们就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那就是排队找黄牛党,政府再进一步执法,把黄牛党扭送到公安机关,人们就不得不展开更加迂回的竞争。

其中一种现象,就是对那些有特权能够批火车票的人行贿。周其仁老师就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难得的教材》,讲的就是一位铁路局长,长期通过票价的差距获得黑色收入的故事。

10.价格管制下的“电话追拨器”

我们说过,排队不是会引起无谓的损失吗?人是会追求损失的最小化的,对不对?那么这些年,人们就开始了所谓的电话订票的办法。但是你要想想,电话订票能缓解供需的不平衡吗?不可以,它只能改变人们竞争的方式。人们从过去排队变成回公司、回单位、回家里打电话了。

那些有电话的、有闲时间的人就更容易打通电话。当然,电话能打通吗?不能打通了,很难才打通了。这时候市场又应运而生一种新的设备:“电话追拨器”。

你想想,这些电话追拨器贵不贵,其实不贵。它价格是多少?大概就是黑市价和民意票价之间的差距,顶多乘以一两倍。因为电话追拨器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几个人用,也就这么多。

你看,由于人们不能简单直接地通过价格来竞争火车票,他们就只能展开迂回的竞争,把他们的努力都放在设计、购买和使用电话追拨器上面了。

当然到今天,人们又进了一步,开始使用所谓的刷票软件。但不管怎么样,经济规律一直在显灵。那就是,只要用价格竞争的方式受到抑制,人们就不得不采用其他的非价格的竞争方式。

对价格管制的执法越严,人们所不得不采用的迂回方式就越浪费。所以我一直觉得,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是一个人能不能够掌握经济规律,能不能懂得价格的作用,能不能把自身的利益和客观的规律分开来考虑的一块试金石。


6.2 / 美国的房屋管制

违反价格规律的事情,什么地方都会发生,而经济规律,却又是在哪里都起作用的。

美国有很多大城市,都曾经实施过房租管制,有些还延续到今天。

早在1981年,就有三位诺奖得主,分别是1974年获奖的哈耶克(Friedrich Hayek )、1976年获奖的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和1982年获奖的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 ),他们合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房租管制:神话与现实(Rent Control: Myths and Realities, 1981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在网上你能找到电子版。

1.地震能摧毁房屋,但不能制造短缺

我们前面分析过价格管制的效果,每当我们对一种商品实施价格管制的时候,这种商品就会有一部分价值耗散掉。

这本书的第四章,就是两位诺奖得主:弗里德曼和斯蒂格勒写的,在这一章里,他们比较了旧金山的两段历史。这两段比较,生动地说明了稀缺和短缺之间的关系。

在1906年4月18日这一天,旧金山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这场地震之后,又发生了一场连续三天的火灾。地震加大火。当时这座城市有40万人口,当中有一半的人失去了家园。整个城市的建筑,有一半被地震或者大火摧毁掉了。

你想想看,整个城市的住房一下子少了一半,所有酒店都被摧毁了,你猜它会不会出现房屋短缺的现象?

两位大经济学家查阅了当时的主要报纸《旧金山纪事报》,看上面房屋租售的广告,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当时没有出现所谓的“房屋短缺”现象。

为什么?因为当时房屋的价格是随行就市波动的,一半的房屋被摧毁了以后,房价当然就是窜上去了,涨上去了。在房价够高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调节。

记得价格的三个作用吗?其中包括传递稀缺性和指导人们进行生产——有些人暂时搬离了这个城市,有些人找亲戚朋友一起居住,更多的人,只要他们的房屋还在,他们就愿意腾出来租给别人。

结果他们发现,报纸上愿意把房子租出去的广告,远远多于找房子租的广告。所以我们说,当时旧金山没有出现短缺,意思是说,人们只要出价,就能够找到自己愿意找到的房子,不需要展开价格以外的其他竞争。

2.价格管制不能直接摧毁房屋,却能制造房屋短缺

而到了1946年,旧金山开始实施房租管制,从那以后情况就大为不一样了。看同样一份报纸,愿意把房子租出去的广告大幅减少,求租的广告则大幅增加。1946年求租的数量是1906年的300多倍。

还有更有趣的现象是,房租管制管的只是租,但是对房屋的买卖并没有管制,所以由于价格管制,房东就不愿意把房子租出去了,但是他们挺愿意把房子给卖出去。

而相当有钱的人,为了找房子,只能够买房子,而不能够租房子。因为在租赁市场上,你不容易找到房子租了。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事与愿违的现象,也就是本来房租管制是要帮助穷人,更容易找到房子住的,但结果是他们找不到房子住了。而只有那些有钱人,愿意出钱把整个房子买下来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住房问题。

3.纽约房租管制故事

美国好多大城市的房租管制延续到了今天。比方说纽约,就到今天为止还有房租管制,好多房东一直想要抗争,想要政府取消这种价格管制,都一直没有成功。

在2012年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个案子,一个房东,他的名字叫詹姆士·哈门(Mr. James D. Harmon Jr. )。他自己有一幢楼,自己住一层,楼上几层都租出去了。而楼上的租客,由于受到房租管制的保护,他们交的租金,只是市场租金的60%左右。

因为纽约有一个规定,一旦你房子租出去了,就不能随便涨价,而同时你也不能够把房客赶走,不仅不能够把房客赶走,而且这位房客如果有亲戚跟他住了两年以上的话,那么哪怕这位房客去世了,他的亲戚也可以继承继续居住的权利。

也就是说,租客享受低价房租的权利,可以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这时候哈门就告纽约政府,最后这个案子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仿佛想要审理这个案子,就去通知哈门说,你的材料不够,能不能再准备一点材料?

这时候整个美国反对房租管制的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觉得这一下子有戏了,最高法院可能会推翻各个城市的房租管治条例了,所以他们纷纷写文章、找签名来批评房租管制。

这里面有一点有意思的法理细节。大家记得我们在讲政府征地权的时候讲过,如果政府征用了私人财产的话,就要给予合理的补偿。那么哈门提出的理由是,政府通过房租管制,实际上征用了他们的财产,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他们合理的补偿。

结果地方法院的判决说,政府的政策不算是物理性的征用,所以不适用于政府征地的条款,所以不能给予经济的补偿。最后,令人失望的是,最高法院也没有审理这个案子,所以各地的房租管制还在继续。

对这个问题,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斯科利亚(Antonin Scalia )曾经做过非常精辟的评论:

“哪怕我们通过房租管制,可以达到一些伟大的社会目标,可以帮助穷人,我们也应该通过民主的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并且通过政府收税的办法向大多数人征税。取得了这部分款项以后,再跑到市场上向私人业主购买他们的房子,然后把房子分给有需要的穷人。而不应该把实施价格管制的负担,让那些刚好成为房东的人来承担。”

4.弗里德曼论公平与权利

我觉得他说的话非常有道理,这也让我想起了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另外一段话:

他说,一个社会如果把个人的权利置于公平之上的话,那么这个社会运行的结果,当然不会是公平的,但是它却离公平很近。

而另一种社会,如果要把追求公平,放在追求保护个人的权利之上的话,这个社会就既不能保证个人的权利,也不能达到所谓的公平。

因为每当你要追求公平的时候,肯定会出现的结果,就是甲和乙两个人商量,怎么逼着丙去替丁做一些事情,而甲和乙自己还从中分一杯羹。

首先我们应证了学过的概念,什么叫稀缺什么叫短缺;

更重要的是我们讲到政府如果真的要帮助穷人的话,公正而合理的办法,是通过民主的方式,让大多数的纳税人出钱向房东购买住房,分给那些有需要的穷人,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让那些恰好当上房东的人来承担对穷人提供帮助的责任。


6.3 / 解除价格管制——果断与沉稳的拿捏

你好,前面几讲我给你讲了价格管制的弊病,那么解除价格管制到底是容易还是困难呢?

我给你讲几个故事。第一个是德国的故事,希特勒1933年上台,他从1936年开始实施价格管制,二战结束后盟军继承了他的价格管制政策,所以德国12年来一直在实施价格管制。希特勒是希望通过价格管制,便宜地买到他需要的商品。

到了二战结束盟军接管以后,他们延续了希特勒所实施的价格管制。原因有点不同,原因是当时物资非常稀缺。人们普遍认为,在物资非常稀缺的情况下,如果你让价格飞涨的话,人们会受不了的。

当时德国物质匮乏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有规定,物质匮乏要凭票领取生活必需品,而残疾人可以领到多一点的票,领到多一点的生活必需品,但是由于物资实在是太匮乏了,断一条腿的人都不被认作是残疾人。

当时德国的情况,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物质匮乏、恶性通胀、价格管制。

你看两个数字就知道,1947年的货币发行量是1936年货币发行量的五倍,也就这十年间,货币发行量涨了五倍。

但是生活指数呢?1948年的生活指数,仅仅是1938年的生活指数的30%,钱多了五倍,生活指数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你可以想见,价格管制是多么的严重。

当然,我们知道价格管制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短缺。当时由于德国马克已经不值钱了,人们就只能展开物物交换,拿着自己仅剩的一点财物,走几十里地换一点点的粮食。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1.解除价格管制让商品在一夜之间重回商店橱窗

这时候德国的财政部长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1897年2月4日—1977年5月5日 ),他掌管全国的财务,他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大经济学家哈耶克的粉丝,他相信价格的作用,所以他就着手进行改革。

他的改革总结起来有两点。第一就是抓紧货币,第二就是放开价格。

所谓抓紧货币,原来的德国马克不是不值钱吗?他就用新的德国马克取代旧的德国马克,而新的德国马克,他再也不乱发,这叫抓紧货币。这使得马克能够坚挺,能够为人所接受。

第二,放开价格。他有一天偷偷跑到电台里面去,宣布全国范围内,当场解除所有的物价管制。第二天,接管德国的盟军司令克雷(Lucius Clay )就跑来找艾哈德算账。

克雷说:“我听说你放松了这个国家的物价管制?”

艾哈德回答:“我没有放松这个国家的物价管制,我是完全废除了这个国家的物价管制。”

克雷说:“我所有的经济助手都告诉我,你的做法是错的!”

艾哈德回答:“我所有的经济助手也告诉我,这是错的。但我就是这么做了,怎么地?”

结果德国一夜之间,解除了价格管制之后,十多年没有出现在橱窗里面的商品出现了。人们停止了囤积,人们开始交易了。当然也开始生产了,开始供货了。德国的市场经济就这样滚动起来了。

这个故事,被拍成了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名字叫《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对这个故事做了很生动的介绍,很值得去看一下(这是本片的视频链接:http://www.guokr.com/post/327264/ )。

当然,我们都知道德国起飞,很多人相信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美国实施的所谓“马歇尔计划”。

实际上,马歇尔计划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因为它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援助计划。同样规模的援助计划也发生在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发生德国那样的经济奇迹。

所以德国重新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采用了市场经济的办法,是它既维持了一个稳定的货币,又放开了市场的结果。

2.经济改革:果断与沉稳的拿捏不容易

咱们中国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们过去实施计划经济,人们争夺商品不仅仅通过价格,还得凭票。当时不仅有粮票,还有布票、糖票、自行车票、电灯泡票。那么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取消所有的票证,只用一种票,那就是钞票。

但是这个改革并不顺利。1988年第一次“价格闯关”,政府决定放开价格,消息一传出去,抢被单的、抢暖水瓶的,甚至有抢火柴的,有人买了500盒火柴放在家里面,后来发生了火灾。

结果第一次价格闯关失败,整个放开价格的行动停止了,经过了好多年,价格才慢慢又再一次放开。

对这个问题,周其仁老师在他的《改革的逻辑》这本书里面,有过这样的评论:全盘私有化,听上去很过瘾,但这种主张看轻了制度变迁要付出的代价,只要过时的观念和既得利益缠住了相当多的人群,任何激进和彻底的改革在实际上都寸步难行。

周老师这本书发布的时候,我参加了他的发布会。当时,我们有一个圆桌讨论,我就问周老师:要放开中国的价格管制,你觉得要慢慢来,但是你看德国放开价格管制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艾哈德跑到电台里面宣布一声,德国的价格管制就解除了。人家是有勇气,咱们是有耐心,勇气和耐心之间,应该怎么拿捏?

周老师回答说,德国的例子,咱们当初也仔细研究过。周老师反问我:德国一夜之间解除价格管制的时候,盟军在不在?我说在。他说:盟军在就好办,盟军在,德国就乱不起来,盟军这个稳定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国的改革,是自己给自己改革,所以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改革就会遇到危险。

周老师的这一番话给我很大启发,价格管制是不对的,这一点我们容易理解,但是解除价格管制,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就要复杂得多。

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不愿意改革的人,总拿社会稳定来作为借口。不管怎么样,要在勇气和耐心之间,大胆和沉着之间进行合理的拿捏是不容易的事情。


6.4 / 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的权衡

你好,今天我来给你讲,解除价格管制的另外一个维度:穷人该怎么办?

我们讲了,价格竞争跟其他方式的竞争比较起来,确实有它的优势,那就是它带来的无谓损失是最小的,它是最有效率的一种竞争。但人们还是会问,如果样样都是凭着价格来分配的话,那穷人应该怎么办?

1.桑德尔来到中国

哈佛大学著名的道德哲学家迈克·桑德尔(Michael Sandel ),我们都知道他,他在网上有一段视频是非常出名的,叫《公正》,传得很广。他在哈佛大学上的课,也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之一。

哈佛大学有两门公开课最受欢迎。一门是桑德尔讲道德公正的课。另外一门是经济学家曼昆讲的入门经济学——基础经济学。他们两个的思维角度非常不一样,他们在校园里面碰到,有时候还会互相抬杠。

桑德尔出过一本书,在中国也有中文版,名字叫做《钱不该买什么(What Money Can Not Buy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栏,曾经对他这本书做过专题报道。

报道说,以公正出名的哈佛教授桑德尔来到中国,他记住了这里的黄牛党:有钱可以买黄牛票,看病可以不排队,春运可以不受罪,有钱还能让孕妇超生,让污染企业排污。在这个钱的时代,我们应该让金钱在社会中大获全胜吗?市场的伦理边界是什么?钱不该买什么?

这些都是桑德尔提出的质疑,掷地有声啊!他的课相当受欢迎,他的书相当受欢迎。但是我自己对桑德尔教授的观点却不以为然。

2.桑德尔的享受要不要花钱?

我提两个问题。第一,桑德尔教授自己的个人享受,主要是靠公正的排队来获得配给的,还是靠金钱购买的?

你从照片上看,可以断定桑德尔教授的生活非常优越。他在美国写的书跑到中国来推销,你看他的行程非常紧密,第一天在北京,第二天就跑到上海,第三天可能又到了武汉。这么紧密的行程是怎么安排到的呢?

当然,当中要靠飞机、要靠酒店,但是飞机和酒店争夺的人可多了,要是排队,他排不上。他靠的,就是用钱把需求较低的人赶走。

我想他接受的医疗服务是一流的。为什么?那是因为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地区,医院非常好,医生也非常好。在那里的医院之所以好,医生之所以好,那是因为被金钱所吸引的。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病人都不用钱来付费,都只靠排队的话。我想桑德尔教授得排在很多非洲儿童之后。

3.桑德尔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想质疑桑德尔教授的观点的是:桑德尔教授的一个策略,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但不给答案。他不断地说“这个用钱买道德吗?”“那个用钱买道德吗?”

他没有回答一个其实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不根据钱来决定,谁应该得到一件稀缺的资源,那我们应该凭什么?

不用钱的话,那就只能够通过别的竞争标准,而我们都知道别的竞争标准带来的问题更大,没有一个竞争标准是比别的竞争标准更公平的。

4.帮助穷人:实物补贴还是货币补贴?

事实上,经济学家之间早就形成一个共识,不论是左派的经济学家,比如詹姆士·托宾(James Tobin,1918-2002 ),或者是右派经济学家,比如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他们之间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怎么帮穷人。

他们说:帮穷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金钱的方式给穷人补贴,同时让市场发挥它自己本身应该发挥的功能。而不是直接去干预商品价格,不去直接干预面包的价格,不去干预住房的价格,不去干预交通工具的价格。

你给穷人一瓶牛奶,他就只能得到这一瓶牛奶;你给穷人牛奶券,他就能够从不同牌子的牛奶里面,选择他喜欢的牛奶;但是如果你给穷人钱的话,他就不仅仅可以选择牛奶,他还可以选择鸡蛋、蔬菜、肉类;甚至他还可以选择不要食品,反而去要更好的居住环境,甚至是更好的教育条件。

所以经济学家总是相信,给穷人钱比给穷人食物要更有帮助。

但有趣的问题是,你看所有的社会,政府经常不给穷人钱,而是给他们实物;或者不给他们实物,仅仅是对那些实物,比如说住房、面包、牛奶等等,实施价格管制。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穷人,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很多。第一是因为如果你要给穷人钱,政府自己必须有钱。政府自己找钱的本事不大,除了印钞票,当然还有收税,这两点都不容易做到。而实施价格管制,好处在于他自己不用掏钱,只要用一张纸下个命令,说这东西别那么贵,就可以实施了,就能够把好事给做了。这样的便宜事,政府喜欢干。

第二是政府有父爱主义。他们不相信穷人,他们怕把钱给了穷人以后,穷人乱花,赌博就赌掉了。所以他们给穷人实物,政府知道你缺面包,政府知道你缺牛奶,政府知道你缺教育。政府觉得只要把实物给了穷人,就能真正地帮助他们。

还有一个更微妙的理由,是每当实施那些实物补贴的时候,政府可以优惠帮助跟他自己有关系的商人,比方说给穷人牛奶,那谁来提供牛奶呢?当然是跟政府关系比较好的牛奶供应商。他们能得到政府的订单。

5.公交补贴:把钱交给公司还是交给市民?

所以推而广之,我们在补贴穷人这个旗帜下面,其实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补贴方法:一种是补贴那些商品的提供商;另外一种是以货币的方式,直接补贴那些受益人。

这两种补贴的办法效果差别很大。比方说一个城市,要补贴公交,有两个办法:

第一,它可以把钱直接交给每一个市民;

第二,它可以把钱交给公交系统。

通常它使用的是后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补贴形式下,公交系统的行为方式有很大差别。如果补贴的钱直接来自政府的话,那么公交系统要讨好的人也就只有政府一家,所以它只要集中公关政府,让政府相信它就可以了。

至于乘客是否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服务呢?他们并不关心。比方说很多大城市随着时间的变化,市民居住的位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交的路线本来应该随着变化而变化,应该不断进行新的策划。但是你看看大城市里面,公交系统的路线多少年没变过?

如果倒过来,政府补贴公交系统的钱,是直接交给乘客的话,那么公交系统就从要讨好政府转为要讨好每一个乘客,他们的行为方式当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重新规划公交路线的积极性,当然就会大增。

6.弗里德曼的教育券建议

教育,也是类似的故事。政府要补贴教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钱交给家长;另一种是把钱交给教育机构,交给学校。

通常都是用后者,政府把钱直接交给学校。这时候,学校要讨好的对象,就是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质量怎么样?学生和家长是否满意很难说。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常年主张在美国实施“教育券”制度。这种建议的实质,就是要从补贴学校改为补贴家长和补贴学生。

他的建议是,政府应该向家长发放教育券,然后让家长自由地选择学校,那些能够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由于更好的教学质量吸引到更多学生的学校,就可以凭着家长交给他们的教育券向政府要钱,向政府兑换教育经费。

这种补贴方式的转换,实际上就给了家长和学生更大的自主权,让教育体系市场化。

当然,弗里德曼的这个建议,在美国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实现。那是因为美国的中学小学都有非常强大的工会组织,对这种市场化的建议一直有着顽固的抵抗。

很多大学的食堂也是有一样的故事。大多数的学校都对学生有伙食补贴。问题是这些补贴,往往不是直接交给学生,而是补到了餐厅。这时候,餐厅要讨好的就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而不是每一位学生顾客。

你可以想见,如果把伙食补贴直接交给学生,然后让校园内的餐厅自由经营,学生所享受到的伙食质量应该有很大的改进。

今天我给你讲了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之间的权衡,对政府来说,实施实物补贴做起来可能更容易,更满足他们父爱主义的精神,而且可能更容易照顾亲近自己的供应商。但是要真正达到帮助穷人的目的,实际上,货币补贴才是浪费更小,效率更高,给穷人自由度更高的办法。


6.5 / 讨好领导和讨好客户哪个更划算

首先我跟你讨论一下,我们在预告里面留的题目,这道题目也是咱们这一周整个模块的核心问题,这个题目是:“既然价格管制会导致效率的损失,为什么世界各地还有那么多的价格管制政策在实施?”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真实人性

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非常有意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问题的原因。

其中法比亚诺同学的回答就很有启发性。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他的外祖母从来就不认为改革开放是好事,当他问他外祖母如果让富人的资产增大十倍,你自己的资产增大两倍,你愿意吗?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不愿意”。

法比亚诺同学分析说,难道他外祖母不知道两倍的财富意味着什么吗?难道她看不见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利益吗?不见得。法比亚诺同学认为,这些他外祖母都看到了,她只不过是因为不满贫富差距,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回答。

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经济学里面一个术语,叫做傅里叶综合症(Fourier complex )。这个词指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主张,是说一些人为了达到社会绝对的平均,不惜接受所有人都贫穷、所有人都挨饿、所有人的生活都得不到改善,这样的一种心态。

以前有个笑话,说你的邻居有两头牛,你合理的想法是,你也要有两头牛或者你要有四头牛,这个想法是正常的。如果你说你可不要牛,但你邻居那两头牛得死掉,这样的想法就不对了。

你的闺蜜结婚了,你正常的想法是你也想结婚,而不是你结不了婚,她也应该要离婚,这样的想法就不正常了。

自己的资产如果能够扩大两倍,这不是好事吗?人家扩大多少倍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人最重要的是看重自己的改进,而不是跟别人的距离。

跟别人的距离到底有多少,其实完全取决于你的视野。你的视野如果很窄,总是盯着身边的几个人,那你会变得越来越斤斤计较,但是如果你的视野放宽一点,看远一点,多看一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的话,那你就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世界可大了,要跟人比根本没法比。

你如果真的那么在乎不均,真的以患不均为乐的话,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眼睛蒙起来、把耳朵塞起来,这世界上的不均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当然,我也相信这位外祖母也只是说说而已,只不过是问她,她就这么回答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不介意自己的财富扩大的人,我没见过。人们真正每天在患的不是不均,而是寡,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东西还不够多。

2.政府维持价格管制政策的三大原因

好,言归正传。为什么那么多国家还有价格管制政策呢?同学们的回答归纳起来大概有三方面的原因:

维稳问题。如果让价格自由浮动的话,社会可能因此发生剧烈的动荡。

既得利益在起作用。比方说每当过年的时候。各个大学的学生往往能够享受优先统一购票的特权。既然他们买票不那么难,他们当然就不愿意看到火车票价上涨。有些同学还提到,如果解除价格管制,让价格自由浮动的话,总会招来群众的不满和批评,这时候的主管官员也懒得招惹这些麻烦。反正价格是不是自由浮动,社会有没有因为价格不浮动而产生排队、黄牛党等等非价格的竞争方式,这些非价格的竞争方式,又会导致多少无谓的损失,这些都不会直接计到他们的账上。

人们确实无知,确实不明白价格管制所导致的,那些非价格的竞争本身是引发了巨大的成本的,经济学上称之为无谓的损失(Deadweight loss )。

这三层原因,维稳因素、既得利益因素、经济学无知的因素,都在起作用。

我觉得,每当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价格管制案例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次从这三个标准来推敲,到底是哪一层的因素在起作用。

比方说,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要全面的放开价格管制的话,这可能会出现维稳的问题。在二战刚刚结束之后,德国大量的物资都非常匮乏的时候,要全面放开价格管制,可能会有维稳的问题。

但如果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北京的地铁票价从两块钱恢复到原来的按路段收费,那么就跟维稳扯不上任何关系。因为地铁票价按路段收费,在别的大中城市也是这么做的,根本不会有维稳问题。那可能就是既得利益在起作用,是很多人习惯了给两块钱的票价,如果你去做问卷调查,他怎么都说不愿意。

同学们还讲到另外一种情况,比方说大公司里面的停车场,位置应该怎么分配的问题。有些公司按先到先得的办法,谁早上班谁停车,有些公司按照入职的时间,有些公司干脆按照拍卖的办法,每半年或者一年拍卖一次。

在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肯定不涉及维稳,也没有什么既得利益可言,这就是一个经济学有知或者无知的问题,你只要想到了、想明白了就可以做的问题。

你拿着这三个标准,依次来判断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价格管制现象,你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比较深。

比方说,在网上我经常见到印度的火车,这些印度的火车乘客不是坐在上面的,不是站在上面的,而是挂在上面的。当然这种卖“挂票”的火车,它的速度肯定是很慢的,当中的效率损失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困难障碍在哪里呢?到底是维稳的问题,有什么既得利益的问题,还是他们确实无知的问题呢?

我觉得维稳不是主要的原因。印度不见得因为火车票比较贵就会出现政局动荡的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政治家不愿意得罪民众,而民众也普遍缺乏想象力。他们要明白,如果火车票价比较高,火车的速度比较快,他们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这一点不容易理解。

3.铁道部为何取消火车票价格折扣

好,我们来谈周一给大家留的思考题:“你对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还有什么补充?”

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其中一叶生同学回答说,他忽然想到大年夜在酒店工作的人,在边防站岗的人,他们之所以不回家过年,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见回家过年不是刚需。

我自己还要补充的是,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春运票价,在过去十几二十年,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曾经有过改变的。

2007年,曾经有一位学法律的研究生,郝劲松,他特意给当时的铁道部部长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面呼吁铁道部要在2007年的春运期间停止火车票价上浮。而在这以前,他已经多次叫板春运涨价了。

郝劲松说,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漂泊在外的人千方百计想回家过年团聚,铁道部门应该通过周到、细致、人性化的服务,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减少旅途的拥挤和疲劳,有个好心情回家过春节,而春运涨价加重了旅客的经济负担,同时破坏了节日祥和的气氛,缺乏人性关怀。

不仅如此,郝劲松还在北京召集了一百多名在校学生和律师,准备集体向铁道部提出诉讼。铁道部一看这个阵势,就决定不涨价了。

但实际上,铁道部从来就没涨过价。什么意思呢?其实铁道部是在平时降价了,给车票打折了,而在春运期间不打折,票价恢复到原来的全票金额——这就是郝劲松他们所说的涨价。为了避免这种涨价,铁道部就把平时的折扣给取消了,不管是闲时还是忙时都一个价,不涨价了。

这又让我想起,周其仁老师对我常年主张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应该上涨的反应,他在课堂上公开说:“薛兆丰主张春运期间火车票应该涨价,我本来是支持他的,但是一看那么多人骂他,我也不敢支持他了。我只敢说火车票价平时应该降价,不管涨价还是降价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差价。”

你看,周老师的情商还是比我高吧。周老师的意思是,价格波动是必须的,至于大众怎么才能比较容易接受价格波动,这里面可能有一些技巧。

比方说现在的高铁票价,它的全票价定得就相当高,这时候再往下打折就有了很大的空间,乘客平时很高兴能够享受打折票。到了高峰期,买全票也总比要在全票的基础上涨价容易接受。当然,这些做法还是不能够说服像郝劲松同学这样的人,多学一点经济学可能会对事情有帮助。

4.讨好老板跟讨好客户有什么区别?

周二的问题是:“如果不搞市场化改革,改为政府分房,那么我们的住房条件会变成怎样。”

同学们的回答也丰富多彩,非常贴近事实。

我自己非常相信两点。

住房的条件会变坏;

分配住房的标准会变得非常复杂。

这时候人们就会经常跟单位里面的其他同事展开竞争,还要千方百计地讨好单位领导,那是一个非常累人的过程。不仅如此,很多人还会因此被绑在这个单位上,要移动、要换工作,成本变得非常高。

曾经有同学问我:在认钱的社会里面,也就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面,我们工作很累;在认人的社会里面,我们的工作也很累。两个社会都很累,这不是逻辑上差不多吗?

其实这里面有巨大的差别。在今天,在市场经济下面,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要讨好自己的客户;而在过去认人的时代,人们主要的工作是讨好领导。这两种方式,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生存方式。

前一种你在讨好顾客的过程中,积累的是自己的人力资本,这些人力资本你到哪里,它跟到哪里,你是能够积累的,是对社会有正的贡献的。

而如果你的时间精力和才智,都用在讨好领导上面的话,那是一种耗费自己人力资本的做法。因为你精心构建的那些关系不能跟着你走,很容易随着时间的变动、人事的变动就变得一钱不值,而且它们对社会其他人也不带来什么贡献。

周三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在预告里面的问题,是这个礼拜最主要的问题,我们刚才已经做了解释。

5.给学生实物补贴还是货币补贴:没有标准答案

周四的思考题:“你是否赞成学校把补贴直接交给学生,而不再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宿舍。”

同学们各种回答都有,我觉得同学们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每当我们说到价格管制的时候,我们通常指的是政府对企业的定价所作出的行政约束,只有这种行政约束,我们才叫价格管制。

企业内部、机构内部对价格的不同选择不叫价格管制。但它的逻辑是一样的。如果你限制了价格,就会引导人们在非价格领域展开竞争。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竞争方式、哪一种分配方式,这取决于不同的机构、不同的企业的取向。

在我们这个问题里面,学校有它许多的考虑。一方面它可能要让学生统一住在一个地方,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用实物也就是住房补贴学生的做法,降低了学生选择的自由,也降低了学校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的积极性。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大学,哪怕它拿到了很多政府资助,学生的宿舍还是很糟糕,而且学生之间跟谁住在一起,也没有选择的自由。

我比较赞成的做法,是到了大学这个阶段,低年级的同学规定他们要住在学生宿舍,让他们接受一定的训练,而且也考虑到他们的自立能力比较弱;到了高年级,他们就应该可以在外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喜欢的人住在一块。尤其是今天年轻人独立自主、自我照顾的时间,已经比上一代人大大提前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