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雨
沿着涅瓦街往西走,过了海军部大楼和更出名的冬宫,到头便是圣彼得堡的涅瓦河,人头攒动、灯光闪耀的街头,很难让人发觉此时是凌晨一点钟,这就是几乎贯穿整个六月的“白夜”。
热情的房东太太,是已经六十多岁的俄罗斯妇人,深夜了,还带着我们这群来自中国的伙伴沿河而下,丝毫没有发现,寒风加细雨里的我们,其实已经冻得瑟瑟发抖,这就是圣彼得堡人,用十二分的热度,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白夜”和“白夜节”
先聊聊所谓“白夜”,这是高纬度地区在夏天来临前,特有的现象,大致可以理解为,白天的时间比黑夜长很多,甚至到了夏至日前后,太阳不完全落山,24小时都是白天。
对于冬天需要经历漫长又黑夜的高纬度地区人们而言,自然不会错过“白夜”期间的好时光,抓紧一切时间出来“活动”;这段时间发生的庆祝活动,总称为“白夜节”了。
作为庆典活动的“白夜节”并非圣彼得堡所特有,高纬度地区的北欧和冰岛,以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都有类似的活动。
但是,作为艺术节存在的“白夜节”(the Stars of White Night Festival)是特指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大剧院(Mariinsky Theatre)主办的演出活动。而这些活动,又和圣彼得堡市政府举办的包括“红帆节”等,共同构成了广义的“白夜”庆祝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观众前来这座城市。
每年的“白夜节”举办日期各不相同,但是都集中在5、6、7三个月,拿近年来说,就在5月26-7月23日期间举办,根据主题和演出内容,共分了“世界首演”(Premieres)、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谢德林(Shchedrin)、歌剧(Opera)、Ballet(芭蕾)、交响乐(Concerts)六个单元,近两百余场节目的演出。
不怎么出名的“白夜节”
直率地说,圣彼得堡“白夜节”,虽然是综合性表演艺术节,但并不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那样,为国内观众所熟悉,甚至也不如德国柏林戏剧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萨尔茨堡音乐节等专门性表演艺术节来得出名。
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俄罗斯舞台艺术跟欧洲的相比,存在独立性。例如,在欧洲(甚至是中国)都在纪念贝多芬和蒙特威尔第的2017年,俄罗斯人却在庆祝本国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135周年诞辰和谢德林85周岁生日。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俄罗斯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较高的水准;因此,战斗民族的文化自成一体,又自信满满就不足为过了。比如,通常我们熟悉,贝多芬和蒙特威尔第的创作分别集中在交响乐和歌剧,那么,你可能不清楚,斯特拉文斯基和谢德林的作品跨度,可是涉及到了交响乐、芭蕾舞剧和歌剧,基本上属于同时代作曲家里的全能。
此外,在舞台表演艺术门类中,“戏剧”大概是最受国内观众欢迎和容易理解的。而圣彼得堡白夜节期间,恰恰是没有戏剧作品演出的。
没有戏剧的“白夜节”,上演最多的类型是歌剧,传统和新编剧目加起来,差不多占整个艺术节作品数量的一半左右。这一表演类型的欣赏,是最需要有西方文化背景的,恰恰如东方的“戏曲”一样,没有较高的专业积淀,多数时候只能望而却步。
到马林斯基大剧院看芭蕾
除开需要较强背景知识的歌剧,和需要敏锐耳朵的交响乐,芭蕾舞剧是“白夜节”期间最受外来观众欢迎的类型。
俄罗斯从彼得一世时期开始学习西方,到苏联时期举国体制的发展,使得芭蕾舞成为了这个国家艺术领域里,最为外人熟知的门类。而圣彼得堡作为彼得一世时期这个国家的首都,得益于上流阶层的推动,在文化上的发展大大超过其他城市。
拿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相比,这座城市的优雅、开放和古朴,是给大多数游客的第一印象。
这里的建筑基本上分为彼得时期、苏联时期和俄罗斯新时期三个阶段。上演芭蕾舞剧作品的剧院有很多,但是作为“白夜节”主角儿的却只有以马林斯基大剧院的作品最为上乘。
马林斯基大剧院外景
马林斯基大剧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执政时的建造;而这座剧院拥有现在的名字,则是在1860年10月2日,剧院新建筑落成,以亚历山大二世的妻子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Maria Alexandrovna)命名的;自然地,马林斯基大剧院的演出季也是从那年开始计算了。
马林斯基大剧院内景
这座剧院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饰,均保持着百年前的风貌,一代又一代的演员在这个舞台登场,台下的观众也换了至少三代人;但是,不论大小演出,入场观众均会正装出席,演出前需要把外套和手提包等寄存;讲究的是,剧场长廊内依然保留多处镜子,供大家入场前“正衣冠”用,一切充满社交感。
再正式的演出,在圣彼得堡也不会显得有距离感。看芭蕾对于圣彼得堡人而言,大概像是中国人饭后散步那样普通,成为了当地人日常的一部分,甚至是全球知名的芭蕾明星,也好似自家人那样亲切;这样的“亲民”在价格上也有体现,即便是首席出场的重要剧目,均价基本在4000卢布左右。
至于剧目的选择,对于初阶观众而言,可以说每场都是经典;而高阶观众,则主要是根据演员阵容的不同,根据喜好来选择了;当然,除了《天鹅湖》、《吉赛尔》、《堂吉诃德》等剧目,每年马林斯基大剧院下属的瓦岗诺娃芭蕾舞学院(Vaganova Ballet Academy)的毕业演出也是不容错过的。
自2013年马林斯基大剧院新剧院投入使用后,目前“白夜节”基本是由老剧院、一河之隔的新剧院和百米之遥的音乐厅三个场馆。有兴趣的朋友,也不妨试着走进歌剧和交响乐的演出进行感受。
除了“马林斯基”的白夜
俄罗斯的艺术有多大魅力呢?
得益于百年前皇家对表演艺术的重视,马林斯基大剧院自然是舞台艺术领域的翘楚,而紧随其后的米哈伊洛夫斯基大剧院(Mikhailovsky Theatre),虽然在实力上差距不小,但是因为紧邻滴血大教堂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优越地理位置,芭蕾舞剧和歌剧的演出,吸引了不少出道游客的眼球。
亚历山大剧院
再者就是紧邻叶卡捷琳娜二世铜像的亚历山大剧院(Aleksandrinsky Theater)中国观众熟悉的契诃夫作品《海鸥》就在这个剧院首演。有趣的是,该剧院也是以皇后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命名的,和“马林斯基”不同,取其姓而已。近两年国内戏剧团体,也有邀请亚历山大剧院导演合作的剧目。
在芭蕾、歌剧和交响乐之外,俄罗斯的绘画和文学也是广为国人熟悉的。
夜晚的涅瓦河
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涅瓦河边
涅瓦河边的列宾美术学院,普通人是进不去的;那么,我们就去冬宫和她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看看沙俄皇室从全世界搜罗来的美术珍宝。宝贝有多丰富呢?我喜欢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在这里至少挂出来二十幅以上的作品,而近期马上要去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美国来顿收藏展,仅10幅伦勃朗作品,就已经成了“大事件”了。
夜晚的冬宫
如果你嫌冬宫游客太多,那么也可以选择去米哈伊洛夫宫里的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这里头的展品以俄罗斯艺术为主,让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列宾的原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的纤夫》.俄罗斯国家美术馆
演出和观展之外,进咖啡厅来一份甜点,消磨一下午的时光,也是美好的。
普希金文学咖啡馆
白熊咖啡馆
如果你是忠实的文艺咖,那么一定要去文学咖啡馆,这里是大文豪普希金常来的地方,高晓松的网络节目“晓说”,也曾在此包场录制,不过,来此消费需要提前预约;相比之下,白熊咖啡馆,倒是很少出现在旅行指南上,却是很地道的圣彼得堡当地品牌;这两家咖啡馆在主干道涅瓦街上,都比较容易找到。
随手拍
在圣彼得堡的每一天,不论你看剧、观展还是其他,都是很甜美的;在此地喝咖啡,一定要尝尝甜食,圣彼得堡人对甜味的钟意,不亚于中国苏州人的执着。
一口咖啡,或许是灵感四溢的午后,一场演出,可能是彻夜不眠的兴奋激动,而一场旅行,在圣彼得堡收获“日不落”的真挚浪漫。
这座城市自彼得一世建城以来,走过来百年光阴,虽然没有伦敦、巴黎那样被艺术家们渲染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在优雅、朴素的身段之下,成为夏季欧洲艺术之旅重要的丰收站点。
看完演出,还天亮,不急着赶地铁的你,记得,不要奔去吃宵夜,而是静静地喝上一杯。
文:大雨
6月10日拟稿于迪拜转机
6月18日成文于莫斯科
6月21夏至日定稿于圣彼得堡
(编辑:空间戏剧.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