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广丰林氏和德兴徐氏

  林氏是我外公的姓氏,徐氏是我奶奶的姓氏,在寻根问祖之前,向我的外公以及小外公了解到唯一关于林氏的讯息:一个在江西上饶叫做“乌骨宅”的地方,没有在什么县什么镇,看起来像是大海捞针,我在思考,这么一个地名,会不会被人所知晓。同样徐氏的信息也不多,据表叔所述,江西有个祠堂,他的伯伯还去祠堂祭拜过,祠堂里有他的名字,另外一个年长点的亲戚说好像在德兴,就这些信息。

    出发之前,我通过网络查找,把广丰地区的林氏,徐氏祠堂都标注好,准备沿着路线一家一家问过去,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了。

走访路线图


    趁着国庆假期,第一站去了上饶广丰东阳乡牌门村(因从衢州出发离的最近的林氏祠堂)询问村里人得知我外公口里的“乌孤宅”就是距此8公里远的湖口村,心想刚刚从那边经过,很幸运看到了林氏宗祠和宗谱《闽林宗谱》民国版。

牌门村林氏宗祠


九牧堂简介


牌门村林氏源流


闽林宗谱


闽林宗谱林氏源流总序


闽林宗谱林氏总序(二)



    当天晚上经五都落脚广丰县城,规划走访徐氏祠堂的路线,慎重考虑了长辈口中所说的德兴,在网上一番搜索之后,确有德兴黄柏徐氏的介绍,后与表叔沟通,确定他父亲告诉他的一些信息,有个黄柏祠堂。看看了地图,虽与我去南昌的路线,有些偏远,但为了难得的一次路过,借着刚出来就喜获外公林氏祖地的幸运,想着收获奶奶徐氏的祖地亦是顺利,遂欣然前往。

  在规划的路线上,恰好途径临湖镇横溪,那边有迁往我村子里的另一支郑氏,横溪郑氏,便设为途径点。车子开到地图上的横溪村,村民告知我这里很少姓郑的,你去对面河边问一下,这一整片都叫横溪。

横溪郑氏阳基总图


横溪村周氏宗祠现今图

    车子刚开到河边的大樟树底下,问了一个老者,他示意耳朵听不清,刚好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我问道:“这个村姓郑的人多么?”年轻人回答:“你有什么事,我就是姓郑的,是这村里的女婿,我们院边村都是姓郑的。”我继续问道:“那边有郑氏祠堂么?”他回答道:“前几年刚刚花了百来万造了一个”然后我问他要了村里的管宗谱的,我问他怎么走,他刚好要回家一趟,他的父亲没有带钥匙回不了家,我开车跟在他后面,离横溪村也就3公里不到,进村的广场上可以看到显眼的郑氏宗祠四个字。去了村书记家,告知负责管族谱的人,在刚刚那位带我来的小伙的带领下找到了族谱,是一位老者在负责,在去找宗谱的路上我电话给玉山县郑氏宗亲会的会长询问院边村郑氏的渊源,他答复不清楚,并且让我把世系也拍给他看看。

  得知我的来意老者颤颤巍巍从楼上搬下一个箱子,宗谱被他保存的很好,是一九九三年续修的,在看到宗谱的世系后,真的是意外之喜,是和我同宗同源的郑元璹后裔,元璹公第六子孝琮公从开化衢州徙玉山北乡邱园又八世庚七公因元末兵燹避居至上饶灵北白沙淤即今院边。看完宗谱,和在场的两位郑姓宗亲合影留念。尔后去了郑氏宗祠,请住在旁边的管理人员开门,经过了解该祠堂在老祠堂原来的位置于2020年重新建设。最后和村书记加了微信,和其交谈了一下,上次修谱距现在已经有31年的时间了,可以安排续谱了,他说本来今年想修的,因为有事耽搁了。离开院边村,返回到横溪村,继续打听横溪郑氏,在河边的亭子里闻到了郑氏的家人,她立马打电话让其老公从镇上的自营店回来,去到其家中,拿出家谱,和我村里的郑氏家谱一摸一样,算是完成了对接,告知了联系方式,他说还是很小的时候,去过衢州走访过亲戚。 真的不虚此行,原本找横溪郑氏,就在旁边还找到了同宗的院边郑氏,但凡没有问到旁边村的郑氏,可能都不知道据此三公里外还有一个郑氏村落,况且还是同宗,实乃大幸。


院边郑氏宗祠



郑氏宗谱保管人员


郑氏宗谱源流序(1)


(2)


(3)


(4)


(5)


      离开了横溪,快马加鞭赶往德兴黄柏村,趁着高速免费虽然多走10公里但可以节约半小时,到达黄柏村天色已黑,询问路人黄柏祠堂怎么走,一位小姑娘告诉我,有个礼堂就在前面,那就先去礼堂看看,到那发现里面刚刚喜宴结束,很多阿姨在收拾卫生,询问这是不是原来的旧祠堂,他们也不知道,在里面看了一圈,有黄柏村的介绍:黄柏村至南州世家中唐迁入,有发脉之谣为证“五代残唐零乱离,新安移脉到江西,家君大叔居汾水,侄儿流年在柏溪”至今繁衍生息。徐氏祖先至唐朝中期迁入后,育有两子,宜居乐平市河头徐家发脉18徐。


  和旁边的住户要到了村书记的号码,不过国庆假期去浙江旅行了,很是不巧。

  我就在村里,实则为乡政府所在地,询问年长一些的老者,拿出我舅公的照片让他们辨认,我舅公1920年出生,围上来的4-5个老者年长的是1946年出生的,况且我舅公在衢州那边出生,希望很是渺茫。他们让我明天早上到那个信用社门口,有很多老人早上都会坐到那边聚会。我先去看一下,即使是晚上也有不少年长者坐在特制的长凳上,他们就坐在那边,也不怎么聊天,就看着这人来人往的车水马龙,像是在回忆往事一般的平静。我上前挨个给他们看手机里的照片,他们一致说和茂林村的徐梦之(同音)有些相像。也问到了黄柏祠堂,在特殊年代被摧毁,就有一些地基还在。

    我决定晚上也要去看看,沿着村中的池塘走到一半,发现有条走廊连通对岸,池塘中间有座亭子,后来才知道是有名的《孺子亭》《摘星楼》,顺着曲折的走廊走到对面,在一个菜摊面前问路黄柏旧祠堂,恰巧问到一个辈分蛮大的,福字辈。同样把照片和过往的信息给他看,他表示福字辈的所剩不多了,让我回去问问当时迁出去的是哪一房的,才好找,最后他也让我明天一早来池塘边的猪肉摊,那个摊主好像知道的旧事比较多。也听从了他的建议,黄柏祠堂就不要去了,已经不复存在。

  在乡里的唯一一家酒店住了下来,在河边,风有些大,秋天了吹在脸上有一丝凉意,河对岸还有人在夜钓,河面上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扑通一声又掉进河里,打破这黑夜的寂静。虽然没有问到最准确的信息,但终归地方没有错,先人们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又不忘根,即使走路需要3至4天也要带着小孩回家认祖祭祀,给表叔发了讯息,以及这里的生活场景。


黄柏村街边一角


  次日清晨是被河边妇人洗衣的棒槌声震醒的,按照约定赶往塘边的猪肉摊,才7点钟,猪肉摊就还剩下一点点猪肉了,昨日让我来这边福字辈的徐氏在我来后一小会出现了,他说他早就沿塘转了一圈了,也帮我打探了一下,很难查找到有效信息,让我去村里的文化站找会计看看宗谱,看看是否有相关信息。离开猪肉摊,去信用社的门口还是昨天那些老者,其中有一位看到我走过去还主动问我是否找到人了,我笑了笑说没有。

  时空境迁,陈年旧事随着这人来车往的人群在谈笑间淹没的悄无声息,像一颗石子扔进湖里,溅起的涟漪飘荡至远处后,湖面平静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或许留有遗憾才是时间给我们带来的最好警示,去珍惜和记录当下的人和发生的事情。此行虽然没有找到徐氏的具体内容,但找到了祖地,黄柏塘,和塘边的生活气息,当年我的祖先就是生活在这里,这座池塘见证了一代有一代的人从这里走出去,或许回来了,或许再也没有归来………

附:

            摘星楼记

                    清 董学濂

    邑以西,度凤凰之岭,经界田之桥,足四十里,有村曰柏溪,人烟稠密,风俗劲强,家裕户饶,文明代兴。固我邑中一大望族也。

    履乎其地,左街右巷,曲折回环。趋而过之,忽然开展,恍若别有洞天,眉宇为之轩然。乃十亩之方塘,宛空明而如鉴。一俯视焉,源泉混混,活水方来。池鱼唧唧,若庄子濠。四面有岸,砌之以石,盖一村之通衢也。行者歌,坐者笑,担摩肩,老携少。虽隔一水之盈盈,而两两相对,户户相当,市肆星罗,祠堂棋布。一村庄也,却饶有湖山千里之胜。加以塘之中有亭夐然杰出,可舟渡而不可踵接也,亭之上有楼荦然高骞,可层次以登,而不可以一蹴几也。

    既乃凭曲栏,瞻匾额,窃怪其不以湖心名,不以印月名,而独颜之曰:摘星。何也?

    吾友徐君虞臣、桃亭为予告曰:此古迹也。名以“摘星”,亦犹行古之道也。其行古之道而系之以亭,何也?曰:君不见省垣湖中之有亭乎?乃我祖汉征君孺子公之亭也。南昌建于前,柏溪建于后,同为古道照人耳。

  余曰:噫嘻!信矣哉!非征君谁能当此名?非此名何能称此地?匪人以地传,乃地以人传也。当其时,黄琼、陈蕃,汉之最忠者也。征君一以为师,一以为友,问难闻知,必有一番大义非常、大略足宏。两人之忠,匡汉家之国而救其失者,史皆未之载。而就仲举之半榻,吊世英以炙鸡,尚流传以至于今。傥所谓:一路福星,一时中星。闻世一出之德星,如斯楼之为四方所瞻仰者非欤?至如茅季伟以孝称,而征君仅答以桑麻;郭有道以贤鸣,而征君复箴以大厦。其烛照数计于几先,又岂止方塘一鉴,明星煌煌,明星晢晢云乎哉?然则“摘星”云者,岂必梯云而上,剪明月于片时,覆手以藏,压七星于瓮下。夫亦谓摘句寻章,以自况其“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之高致,后有慕之者,戴星而出,戴星而入可也。若乃逞干戈、残民命,是谓妖星,星妖不祥;肆贪饕、割民财,是谓孛星,星孛有灾。更有处清晏之朝,作威作福。及其时代易、势力穷。进不能匡时,退不能尽节,而犹腾其口舌,以窃附于明哲保身之流,辩言惑众,是谓荧惑。星之数者,利用摘除,之摘如《黄瓜辞》,一摘再摘三摘四摘,无妨也。

  征君其有意于斯乎?后之人善继善述,亦犹行古之道也。为之楼,以象其清高;为之亭,以表其中正;为之浚池蓄产,以示其空灵活泼。务使柏溪之地具有天然之趣。而隐与浙之西湖,赣之东湖相仿佛,用以潜移乡里年少叫嚣隳突之积习,而群然与憬然。悟曰:落月满屋梁,古道照颜色。是殆大有造于西方矣乎?此所以景星明而户口殷蕃。耗星没而很鬭潜消,文星耀而人文蔚起。岁星顺而时岁丰盈。士食旧德,农服先畴,各乐其乐。互忧其忧,泱泱乎雄长西陲诸钜族也。予为景而仰之,则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矣。又为上下求之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乃在水之一方。


              黄柏堂孺子亭记

                      民国 江峰青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士君子不幸生当乱世,诚不能随俗波靡,蝇营狗苟,以博取人间尺寸之柄,斗升之禄,而甘为名教罪人;然使好为危言激论,以自贾祸身死而无益于民生国计,如东汉党狱诸君子者,尚论之士未尝不爱之重之,犹惜其不能留此身以待天下之清也。而南州徐子,翛然远已。峰青宦游南昌时,题东湖孺子亭柱贴云:“党狱甚坑儒,老子犹龙,不与群公同死节;湖亭自怀古,其人如玉,愿从空谷荐生刍。”盖尝心向往之,而湖水潆洄,亭栏屈曲,自还山以来,梦寐间犹恍惚见之也。邻邑德兴黄柏塘,徐氏世居之。沿塘筑宅,与省垣东湖仿佛,建亭于塘之东隅,祀南州徐子,亦名曰“孺子亭”,以无忘先德;并架楼亭,上颜曰“摘星楼”,六面窗棂,玲珑剔透,凭栏四望,瓦屋鳞鳞者,八房之苗裔也;人语嘈嘈者,环村之市廛也。梅峰峙其南,石谷当其西,北则琴山之翠竹摇曳临风;东则柏溪之澄流清漪浣月。族姓之著,与山水之秀,一一在目,此则视南昌孺子亭同具天然形胜,而风景宜过之。徐氏子孙登斯亭也,缅先人不激不随之节操,而是则是效,以处乱世,则矰缴之祸免焉;以处乡邻,则睚眦之争释焉。徐氏其方兴未艾也。虞臣、桃亭诸君子以亭工告成,属峰青为之记,峰青固尝心仪。夫南州高士也者,四顾茫茫,百感交集。微斯人,吾与谁归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928评论 6 50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748评论 3 39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6,282评论 0 35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9,065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8,101评论 6 39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855评论 1 30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521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414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931评论 1 31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8,053评论 3 34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91评论 1 35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73评论 5 34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529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74评论 0 23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88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491评论 3 37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173评论 2 35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