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师好》的宣传片,才看了一小段,竟忍不住泪眼婆娑了。于是,当即决定周末就去影院看完了全片。
真得很不好意思,我没有名师大家们看完这部片子的理智和警醒。只有一个曾经的学生对曾经的纯纯的师生情的怀念,和现任的小老师满腹的悲戚,泪如雨下。
几天前才处理了学校里的一桩师生纠纷,初一的一个小男生在课堂上公然顶撞班主任,原因有二:一是老师不应该因为自己多次没写完作业叫他的家长,二是打架被老师送到了教导处,觉得老师是故意针对自己。孩子的眼中满是怨恨,我们年轻的女老师脸上满是委屈。我安抚着双方,让老师先静静地聆听孩子的诉说,然后再一一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可是在老师给他做解释的时候,孩子却一直咄咄逼人,他一方面承认老师说的不是假话,确实也关心他,但是他还是觉得老师不好,因为对他要求严他不喜欢。家长呢,原本是觉得老师管的对,但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对待老师,不是质疑孩子的行为过激,而是反过来质疑老师的管理。家长的逻辑是,当老师的都做了什么,才让孩子这样的激动,甚至放言:“如果我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我绝对不会放过你。”……
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成了一个让家长们不放心的群体?他们存在背过父母的面虐待孩子的嫌疑,存在恶语损害幼小心灵健康发展的嫌疑,存在上课不讲补习班才讲赚黑心钱的嫌疑……
好怀念那曾经在我的记忆中如花儿般甜美纯真的师生情谊!
记得我还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吧,孩子还是可以皮,老师还是可以凶的。我们的音乐老师来上课,手上总是拿着一尺来长的竹棍。教室里闹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便会听见“啪啪啪”竹棍敲在讲桌上的声音。碰到调皮的男孩子上课的时候捣蛋,老师的竹棍也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学期下来,竹棍的一段在桌角都磕开了花,也不曾听说哪一个孩子被打的受了伤。而每节课前抬风琴最积极的,反倒还是那几个成天被音乐老师收拾的“皮猴子”。
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位年轻的男老师,他像一位兄长引领我走过那懵懂的青春时代。时隔近三十年,依然会在梦里梦见和小伙伴被罚站在老师办公室门前,排队背课文的情景。练钢笔字、天天写日记,背诵大量的课内外的古诗词,阅读老师推荐的名著和时文…… “要学好语文,功夫在诗外”这句话我似乎最早就是听他说的。
在他的引导下,我接触到了很多文学作品,三毛、汪国真、贾平凹、张爱玲、余秋雨……记得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老师在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的,他读完深有感触,就把书交个我们班的孩子传阅。那时年纪尚小,哪里真正懂得书中写了些什么,只是傻傻地觉得,老师说好的,定然就是好文章,懂不懂都不是什么要紧的,能和老师读一样的书就是美滋滋的一件事情。
每年春天到来,老师还带我们全班骑自行车去郊游。有一次突然碰上下大雨,我们年少任性,依然不愿放弃行程,老师拗不过只能做好一切安排默默相伴。风雨的尽头的美景是我在此后的人生中再没有见过的。
现在想想,那时的老师,胆儿真大!
老师乔迁新居,我们去帮忙,一堆堆半大的小子姑娘,七手八脚拉拉扯扯,东西没帮着搬什么,祸倒是闯了不少。还有几个调皮的,也不知从哪里买了一堆摔炮,在老师的新屋里外噼噼啪啪的一通扔,说是庆祝乔迁之喜。师母满脸无奈,老师却只是淡淡的笑着,看着一群傻孩子耍怪。
那时的师生关系真近!
不得不承认,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我的初中老师给了我太多关于文学、关于学校生活的美好记忆。我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给每一个有缘与我相遇的孩子以指导,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有一颗柔软而善良的心灵。
《老师.好》里那位苗老师保守而刻板,自然与我的老师不同。但是想想如果是我的老师,或者是如今的我,碰到一班烫发,化妆,腰里揣着斧头来上课的学生,又该如何做呢?
也许,我不是一个好老师吧,当名师大家对这部片子从各种专业技术角度提出质疑的时候,我真心觉得《老师.好》这部电影还不错。至少他还能让不少人想起,曾经有一些人,和你没有血缘关系,却对你的影响深入骨髓。他们真心关爱着你,为你的得与失而喜怒,为你的成与败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