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从小至此去过所有春天里的庙会,这种五颜六色的鸡仔都可以称得上标配了。我无从得知它们从何处来,每个庙会都一定会摆上三两处,手编的箩筐里叽叽喳喳的,边上总会有几个家长拉着孩子挑拣,在我看来除了颜色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但我想对于那些年幼的买主们来说或许各有不同吧。我总也不知道在它们的眼里如何分辨人类,这种轻而易举改变它们命运的生物。我一定多虑了,它们如何会有命运的意识,无非是一个失意的人强加于他物罢了。
这种东西大概没有人不喜欢吧,毛茸茸的,叫起来奶里奶气,两只圆圆的眼睛怯怯的,又很好教训,生杀予夺全在一念间。大人们说到底是理性的,总可以再三斟酌,而那些蛮横的孩童是无所谓的,无论如何也要买回家,用塑料袋子装起来,欢欢喜喜地提回家里。
它们的命运大多是不尽人意的,孩子们贪玩,一会儿抓着翅膀,一会儿又倒提着如火柴粗细的鸡腿,他们的手里大约没有轻重之分,总要把这些可怜的生命折腾的生不如死,片刻这院里就“哀鸿遍野”了。孩子到底也不知道心疼,玩厌了就或摔或打,或扔或踢,“凶态毕露”,十足的恶魔了。
总有人说这种鸡养大了要啄人的,我不以为然。我坚定的相信“鸡之初,性本善”,假如在痛苦的环境里侥幸长大了,就算啄几下人也是可以被原谅的,无非最后化作一锅鲜汤,给这些“造物主”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滋补。
呆在箩筐里时,虽然空间狭小逼仄,但也安全,也可以说是另一种自由。而这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却无一分立足之地,箩筐里只是黑暗,外面遍地妖魔鬼怪,全无半分招架之力。
箩筐是牢?还是箩筐之外是牢?人未必是人,鸡始终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