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渐变分割线
谁都希望永远年轻,
可岁月在催着人长大。
01
不知是不是不再那么那么年轻的缘故:会明显地感觉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同时,对曾经很多鄙夷、困惑、不解的事情产生理解和接纳。
虽然,还是在二字打头的年纪,但就好像十八九岁上大学的人会觉得比十四五岁念高中的自己成熟太多一样;二十六七岁的年纪,看回头,不再能自我欺骗还有二十出头的天真。
——如果不愿意让人生就此尘埃落定,二十六七岁的年纪,告诉自己人生才刚刚起步,随时可以尝试任何新鲜事物,随时可以挥别过去这样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妨碍。反正无牵无挂,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就好。
可是,无论觉得如何年轻,无论看起来干着多么勇敢、年轻的事情,二十六七岁的青春期,还是会让人感觉到,哦,这是二十六七岁的青春期呢。
再过几年,要还是折腾不停,估计就要被称之为:"老大不小了还不懂事"。
02
前年去泰国玩耍的路途中,遇到过一个四十多岁独身出来游玩的重庆女人,漂亮地像三十出头的年纪,有着重庆妹子的爽朗性格。离异、裸辞,有一个18岁的儿子,想要在泰国找一点商机,活出另一种人生。
听起来很酷,对吧。而且,她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这两年她一直在我的朋友圈里,分享着关于泰国生活的点滴,美景、美食,还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片段。
我们没有再交谈过,而我保留她的微信的缘故,一半大概是想不起删掉,另一半,大概是,想知道一个四十多岁放飞自我的浪荡人生会是什么样儿。
——她过着很棒的人生,知道并实现自己的想要,在我看来,这很美好。可是,与此同时,我也没办法完全忘掉她四十多岁离异女人的身份,没办法轻轻松松地将她如今的人生归类为"青春的任性"、"人生就应该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这一类,年少轻狂。
尽管,讨厌带上这种世俗的眼光看待不再年轻的人关于人生的"别样"选择,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发自内心地佩服这些勇敢而真实的人选择"不一样"的勇气;可是,终究我还是不能免俗地,忘不掉他们不再年轻的年纪:
一个四十多岁离异裸辞,远走他乡、放飞自我的女人;一个结束二十多年婚姻的独居男人,想要离开有很多房子的一线城市去海外求学、生活;一个四五十岁养了很多猫,坚持不婚主义不交男朋友也不交女朋友的男人……
他们不一样的人生,乍听起来好像很酷。尤其对20出头的人来说,大概就是美好人生的完美模样。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剥离了20出头的单纯,一个多少经历世事的人会知道,在一个不再年轻的年纪追寻脱离世俗捆绑这件事有多么冷暖自知:人生有它惯性的发展轨迹,世俗有它惯性的拉扯能力,不再年轻的时候追寻的不一样,势必要面临很多重困难——有时候,是惯常人生里的失望让人不得不另辟蹊径;有时候,是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死,要抛弃很多件手握之物,追寻某个无法确定是否真实存在的理念。
你知道,大部分的文明社会里众所周知的『成功人生』都有着相似的模样——但成功的几率只有那么大,茫茫人海,总有很多人在追求这种『成功人生』时遭遇阻碍,没赚到足够多的钱,没有成功获得一个幸福的家庭,又或者是为了获得其中一件而牺牲掉很多其他重要的部分,总归,总有缺失,总有遗憾;又或者,还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认同这种『成功人生』的框架,他们渴望一些别的,追求一些另类,他们对俗世规则,不感兴趣。
总之,因为跟『生存』两个字挂上钩,不再年轻的人,没有了为什么东西奋不顾身、只考虑自我的权利;所以,如果在这时候他/她选择奋不顾身的只考虑自己的想要,必定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03
因为这样的缘故,我开始理解"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这句话。它可能并不正确,但,讲真,对错判断真的有用吗?
在除了上学时候ABCD的选择对错之后,真实人生中,对错判断有什么用?——起作用的好像大部分是,什么被认为是对,什么被认为错,在什么情况下被认为对,什么情况下被认为错,以及,谁认为对,谁认为错。
"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这句话,在价值观的语境中当然不一定正确,可是,大概从人生的经济学角度考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
年少时的轻狂,只需要付出极少的代价;成年后的世俗,也是最节省精力的选择。
四十多岁生孩子的女人,自然是冒着比二十多岁的女人高几倍的风险;七十多岁还在海里冲浪的老人,在一些三十多岁的人眼里当然也是不要命的疯老头。
大概是因为读懂了这一层含义的缘故,我开始不抗拒跟爸妈讨论苹果香蕉多少钱一斤,电费水费一个月花多少这样无聊的事情。尽管关于这些金额,我还是不知道具体的数字,可也愿意听他们唠叨一阵子柴米油盐。
也开始有时候会想,什么时候,也会陷入一种寻常的俗世人生呢?又或者,那一天永远也不会来,而我仍旧愿意保持自己对许多事情高冷不愿插手的态度?老实说,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是了解,无论最终到来的是怎样一种人生:平凡到再平凡也好,又或者让人不安到极为另类也好,我都会选择积极地拥抱它——因为无论最终尘埃落定的是怎样一种人生,都有它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别有风味的收获;无论最终走向哪条路,都会有人支持,有人艳羡,有人反对,有人鄙视。
无论,怎么选,总有人有疑问;但无论碰上怎样的疑问,这种人生里,一个人都是自己在过。
所以,如今,我开始理解并从内心尊重那些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的人,譬如在这个年纪有孩子的年轻妈妈,譬如日日钻研如何赚钱如何养家的年轻男孩,而不再仅仅觉得追求想要成为的自己才算酷。
04
奇怪的是,好像也是在理解了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这件事,也才真正心平气和地接受,"人生没有什么非做不可"这样听起来完全相反的大道理。
因为好像,其实大家都不过是在,生存而已。
突然想起很多年前一个安静的夜晚,和当时很亲密的几个朋友做好晚饭、围着桌子吃饭喝酒聊天,偶然地谈起大学时几个风云一时的人物,不知谁问起当时和我很亲密的一个女同学在做什么的时候,我一边吃饭一边敷衍地回答:"不知道啊,活着吧"。大家看着我愣了一下,然后都哈哈哈地笑起来。
后来有时候,当我们聊到谁的时候,会不经意地把"不知道对方近况"的回答概括为"活着"。再后来,有时候我会想到,如果那些曾经出现在生命中的人如今面对新朋友,偶尔因为某种机缘巧合谈及我时,会不会也会那样平静地说一声,"活着吧"。
大概是因为,青春年少、初逢人生的时候,一起目睹了生活本来拥有的悲喜交杂,所以一句"活着吧"的简单回答里,总感觉蕴含着对彼此带着温度却又友好、平静退场的姿态:我们都活着,各自艰辛,各自幸福。
05
二十六七,青春与世俗,都沾了一点。若是已经跟从前不一样,抱歉是因为人生的路这么长;如果还是跟从前一样,可惜的是一直这般固执。但无论是不是一样,都已经存在于当下这个新境况里,面对着如此此刻的崭新人生。
二十六七,既然人生的枷锁还没锢得那么紧,既然过了20出头的懵懂还保留着二十多岁的勇气,那么就继续把那么属于青春胆气的事情做一遍:还没来得及尝试的事情,赶紧上手;还没尽兴的事情,继续享受;已至阑珊的部分,慢慢地抛掉;新长出的世俗和烟火人生,小心地放它们到合适的位置。
在这样的人生境况里,继续,活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