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送儿子去学吉他,因为背着吉他骑车不方便,于是我俩就步行去琴班,好在距离也不远,微信计步数据显示来回6000多步。
其实我应该感谢儿子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在家老老实实的上课,没有课的时候我也是不出门不下楼的。冬天里能切实地感受冷,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经历。
每年这个时候,大街上是什么样子,我只能靠想象,因为没有亲眼所见,我是一个很宅很宅的人。
突然感觉应该感谢之前群里有人介绍这种语音输入的方法。在这之前我是不屑于这种输入法的,因为感觉自己打字还是蛮快的,也没有必要去发语音,感觉语音不是任何时间任何人都方便使用的。但是现在嘛,我就用这种语音的形式走在大街上,记录我的心里。有时候感觉灵感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这样的语音方式能帮助我快速的捕捉灵感。
我在路边看到了地上有一口新铁锅,里面有一个袋子。想起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去赶集的人,好多都是背着或者用头顶着一口新铁锅,或者扛着一领新炕席。这就是年底和平常不一样的地方,平常的时候大家上集大都是去买一些菜或者少数的日常用品,日用品大都是临时缺什么就买什么。而到年底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农村人普遍认为,过年是一个很神圣的节日。就怕什么东西突然在过年的时候用完了,感觉这样很不吉利。所以就在年底的时候,统计一下即将用完的东西,然后全部买新的预备着。过年的时候,就把旧的,还没用完的放到一边,过年的时候全部换上新的。
这样一来,年底的时候大家都会买香皂、牙膏、洗衣粉、洗头膏、杯子、新毛巾,新枕巾,新褥单,新被罩等等。也就是说,过年的时候,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新的。当然大米白面都要多买出来,还有蜡烛,买蜡烛是怕三十晚上停电,但这几年线路改造以后早就不会停电了,现在家家都有用电量大的电器,线路早就改过了,只是大家还是保留着备蜡烛的习惯。之前没有问过大人,但是现在感觉全“换新”应该就是图个吉利吧。记得小时候有个最常见的横幅就是:
新年新气象
这一路上人来人往,真的比平时多上很多。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后面有个人影跟上来,于是我就不敢再用语音输入法了,我怕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那个精神病。原本我是想快走几步超过她的,尽管我很卖力,但还是超不过她。因为东北的大冷天里,人们走路都是特别快的,因为越快越不冷啊,身体会产生热量,就没有那么冷啦!所以无论我怎么用力还是超不过她,最后我只好选择了第二个方案,那就是让自己慢下来等她走到前面去,我再继续“说”我的简书。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四,离过年还早,所以这个时间还没有买鞭炮的,这边大概在腊月十七以后吧,人们就开始准备鞭炮了,因为腊月23是北方的小年,这一天是要燃放鞭炮的。进了腊月街上就开始有卖对联挂钱儿的了,满大街红红绿绿的,很有年的味道。
不过各种黑纸(就是特别粗糙,上坟祭祀的时候用来烧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管这个叫黑纸,明明不黑啊!)黄表纸等东西,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摆出来的,所以一看到街上有这种摊位也就意味着快过年或者快过节了。
最初的时候听说可以用语音输入法,我第一感觉是可以用这个方法教妈妈。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写简书。一边走一边说话。然后也不去看系统翻译的对还是不对,等到回家的时候再检查整理就好了。
本文前期:路上语音输入
后期:文字修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