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笙,许久没听你唱那一出《墙头马上》了。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
这不知是兰笙唱的第几场虞姬了,四九城的戏楼虽多,却只有兰笙的戏,座无虚席。
“汉兵,他,他,他,他杀进来了!”
抽出霸王腰间的剑,拔剑,自刎,而后是霸王的痛悔,顿足不已。鞠躬,谢幕,在一片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的掌声中走下台。
台下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真可惜,那人又没听到这么精彩的戏。
兰笙等的人叫文卿,是个画师,自小跟着父亲学画,擅长画些花鸟鱼虫,因他画的别具一格,渐渐地倒也有了些名气,便带着家里人来了四九城。
旁人只知文卿先生画花鸟鱼虫是一绝,倒也没什么人知晓文先生的肖像也丝毫不差。
四九城的人都知道,祁王府的小世子最爱的就是文卿先生的画。得知文卿来了四九城,设宴款待,又与文卿一同游玩数日,这不,就来了这兰笙在的戏楼。
文卿初次来戏楼听的就是兰笙的《贵妃醉酒》,眉目婉转就这样勾走了少年郎的心。
文卿的画里除了花鸟鱼虫从此又多了个少年,有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有坚贞不渝的苏三;有英姿飒爽的穆桂英;还有褪去一切繁华的兰笙。
兰笙说他有一场戏,只想唱给文卿听,所以约了几次文卿来听戏,在文卿终于应了的时候,赶忙告诉班主,在水牌子上挂上了一出《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兰笙从小就在戏班子长大,没读过什么书,字也不识得几个,小时候就叫小生子,后来登台班主见他还算受欢迎,就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兰笙。
兰笙记得他小时候,每日早起就开始练功,入夜了才能休息,师父告诉他,要想成角儿,就要耐得住寂寞。
兰笙的身边总有人耐不住寂寞,跑了出去,被抓回来之后被师父打了个半死,跑的人越来越多,留下的就越来越少。
师父说兰笙的能耐还不及自己当年的一星半点,但身边也没什么人堪当大用,就把看家的本事教给了兰笙。
兰笙学的是旦角儿,他还有个师兄,唱的是武生。戏班子里的人都说他们的合作是天衣无缝的,可兰笙总觉得项羽和虞姬再好,却终究不是他想要的。
兰笙还记得学《墙头马上》这出戏的时候师父在一旁沉默了许久,最后在他的桌上看到了那么一句“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这句话,兰笙一记就是一辈子。
“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拈青梅半掩羞。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
唱《墙头马上》的那日,兰笙在台上看了许久都没能在人群中找到他心心念念的少年郎,只是这戏一旦开腔就停不得了。
曲终人散后,班主告诉兰笙,座儿们说,虽然这扮小生的终究是与师兄差了些火候,但是兰笙不知为何,一词一句都唱到了心缝里,只是这《墙头马上》再好,这台上最终不是兰笙一人的台,往后还是多唱唱《霸王别姬》的好。
兰笙也没多言语,想着这出《墙头马上》也只是唱给心爱的少年郎听的,少年郎不在,怎会日日都唱?
往后的日子,兰笙都会约文卿来听戏,但凡文卿应了,便把水牌子改成《墙头马上》,只是文卿却总是食言。日子久了,师兄颇有怨词,没过多久就离开了戏班子去了别处,班主没法子,只得又找了个唱武生的。
文卿是书香门第,却不爱那些戏词,家中父辈总是告诫他,戏子都是不入流的,作为读书人,理应洁身自好。文卿也觉得戏词里的那些个情情爱爱咿咿呀呀太过繁琐,也听着不甚痛快。
只是除了兰笙,见到兰笙,就好像万事万物都失去了原本的颜色,眼中心中只有兰笙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