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举办一场讲座,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为控制人数,首次采用连线直播方式分两个场地进行。虽然开始前经过一个上午的测试,两个场所设备是没有问题的,但在下午开讲时另一个场突然出现听不到声音的问题。
那个场我没有到场,由另一个其他部门同事负责调试,没有想到的是该场地竟然无技术人员,只有前台一个负责开关机、端茶递水的妇女,她不仅靠主观地、臆测地认为是另一个会场设备故障原因,而且始终不愿意检查本会场的设备。
后来,在我强烈要求下,她才去检查设备,终于发现是有人误按了静音键。会场静音5分钟才得以恢复声音,如果当时我无法说服她,可能还会静音下去,影响将会更大。此事让我挺受打击,很无语,现场给了我强烈的无力感,发誓再也不用这套系统搞培训了。还好,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在这个场,要不真丢死人啊。
还有一次评审微课,听信同事建议,使用的是新设备,一台新安装使用的录屏一体机,没有用传统靠谱的投影仪。谁料,中间出现几次死机,本来一个上午能评完的,最后搞得五个评审专家都要再搭进去一个中午时间才评完。搞得我很是不好意思。
我,一个老培训人了,竟如一个职场新人,做砸了这两件事,还是前后发生的,就隔一周而已。究其原因是我在组织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忽视了太多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造成了自己的被动,实在不应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低级错误呢?自己还是有些想当然,对工作不重视,将事态控制权交给了别人,交给了不确定的因素。
今后得谨记,永远都不要将任一工作置于不可控的管理状况下,不要将任一工作的主动权交出去,一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可控才能有好的结果。
大任务前一定要提前考虑最坏的结果出现时,评估一下自己是否能控制住,是否能解决问题,有没有应急预案。如果不能,宁可不做。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遇到挫折,不顺利,其实很多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往往是因为我们做事搞错了方向,南辕北辙。发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缺乏了思考,做事时只顾匆忙实施,没有谋定而动,没有做全面评估。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方向错了,停止就是进步。我想对事态的可控权、主动权,做足细致而充分的准备就是每一个工作的方向,掌握不了的,不做,停止就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