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经历跟大多数人有不一样的差别,可能很多人都是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大,而我却是那个被妈妈“抛弃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我记事后听他们说起的。我是刚出生不到半个月就被送到了外婆家寄养,一个未满月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妈妈的身边,我不知道外公外婆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带大是对么的艰辛。由于当时计划生育抓得严,我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现在我又是个女娃,可能农村都有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家里还想要个弟弟,于是我的出生在村里是一个不可说的秘密。也可能是冥冥中注定我不适合做妈妈身边长大的孩子,听外婆讲我小时候吃不了母乳,一吃就过敏浑身起红疹还脱皮。就这样我成了外公外婆最小的孩子,外公每天晚上都把手工磨好的豆浆放在奶瓶里晚上捂在胳肢窝半夜给我喝,外婆每天都会把我背在背上上山放牛下午才回来,也是为了躲计划生育。
我的记忆里,没有爸爸妈妈,只有外公外婆。直到要上学前班,一个陌生的男子来到家中,要把我接走,他是我的爸爸,可我对他却是那么的陌生。那离别的画面我还记忆犹新,我哭的撕心裂肺拽着外公袖子请求不要把我带走,但又奈何,他是我父亲有权把我带走,泪眼模糊不清看着熟悉的身影渐行渐远……我来到了这个叫做家的地方,可是我却变得彷徨,弟弟圆嘟嘟的脸,妈妈在喂他吃饭,很是慈祥。可是我却丝毫都融不进这个家,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不敢吱声。心里有苦自己憋着,我记得那个时候冬天穿衣服,衣服没理撑,自己一个人躲在门后面哭泣,自己梳辫子,自己上学。虽然爸妈有对我关心,但感觉远不如弟弟。家里的零食我不敢一个人去拿,每次都是让弟弟去拿,有什么事我也都教唆弟弟去跟妈妈说。就这样我在这个家庭里成长,我的性格也变得沉默,那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放长假,我就可以回自己的家,回到那个充满温馨的家。
从小学到初中,我跟爸妈都很少有交流,他们也都是那种沉默寡言的人,何况我不是在他们身边长大的孩子,这一无形的隔阂早就阻碍了我们。他们不会过于关心我的学习,对我是那种放养式的,那个时候我恨过他们为什么要生下我,为什么疼弟弟不疼我。上了高中后,我终于离开了这个家,我感到了一种自由。跟家里也很少有电话联系,爸妈都在外面工作,每月要生活费就打个电话回去,不超过一分钟。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成熟,我开始懂事了,家里条件也就一般,但爸妈还有拼命赚钱供我和弟弟上学,姐姐也早已为人妻母。到了高二才慢慢缓和跟爸妈的关系,我知道他们也都不善于表达,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段时间,妈妈会打电话给我,让我不要紧张,考得好不好都无所谓。记得一次因为没了生活费,妈妈特地从她工作的厂里赶过来,长期的站着工作她走路有些一瘸一拐,带我去学校外面的面馆里吃了碗馄饨,掏出那皱旧的几百块钱,那是她目前的全部家当,留了一点点零钱,其余都给了我,匆匆结了账就走了,叮嘱我“不要有压力,好好备战高考。”她转身之后我豆大的眼泪滑落在汤里,不敢哭出来,那是一种感动和心酸。
后来高考我考上了较为不错的学校。一年回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宿舍有几个室友每天都会跟家里打电话,我很羡慕这样的亲子关系。可是我却难以迈出那道坎,羞涩于去表达,每次想打电话回去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有些话咽在嘴边,说的最多的是没生活费了要家里打过来。后来连打电话都很少了,有什么事就在微信上用文字去表达,这样我更有勇气去表达我对他们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这次寒假假期有点长,我打电话给妈妈,她在电话的另一头接通就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说“我可能寒假要晚点回去,想留在学校看看有没有兼职工作。”听得出来,她是希望我早点回去的,但又见我这么说不好说什么。学校今年不能留宿,我提前回去了,没有跟家里讲,晚上妈妈下班回来见到我突然出现有点惊讶又惊喜。跟她睡在一张床,她问了我的近况,我也回答了,她还是很关心我的,只是都不太会说。星期天弟弟下午从学校回来,妈妈特意趁休息时间给我们炖了排骨汤,又去上班了,我知道父母都想给子女更好的生活。这几天天气很冷,我睡觉脚板一般都是冰的,那一晚妈妈把她刚刚捂热的脚贴着我脚,没有语言,只有默默行动,我感觉到了温暖。
这么多年,我的不懂事误解了他们,恨过他们为何生下我,又不把我带大。现在却是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无声的付出。他们从未抛弃过我,只是他们都不擅言语,爱在无声胜有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