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读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一个工作繁忙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担忧,因为小朋友不听话,和他也不太亲近,于是去请教朋友,朋友的回答很残酷:
“你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而没有花时间承担父亲的责任,所以这是你应得的。”
看完文章,我的羞愧之心油然而生,因为我们的孩子也没带在身边。
没多久元旦假期到了!因为平时单休没时间,我和妻子两个月没有回老家,这次回去两人心中惴惴:牛牛还认得我们吗?还要不要抱?他有没有学会喊爸爸妈妈?……
记得上一次回去看崽,日思夜想的妻子就没顾得上孩子的反应,从我妈手里接过来、紧紧抱在怀里,把儿子吓得哇哇大哭。然后她偷偷掉眼泪,跟我说,牛牛不要我了…所以这次,我不得不提醒她,和儿子先玩一会儿,再去抱他。
1月1日,上午10点到家,我爸正好抱着孩子在楼下。妻子叫了一声“爸”,然后就定定地注视着儿子,想着自己错过了孩子长出牙齿的瞬间,错过了他从爬到学会走的成长,错过了他每天四处翻东西扔东西的调皮……她眼里腾起一幕雾气,把我的劝诫忘到了九霄云外,又伸手去要孩子——幸而牛牛竟然还记得妻子、没有哭闹,不然又要老夫我一番苦口婆心的安慰!
我们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儿子,仿佛眨眼间,两天过去了。太阳暖暖的照在阳台上,父亲伺弄的茉莉、芦荟、兰花、还有其他的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绿得格外明亮。我悄悄的说:“妈,你带着孩子玩一会儿,免得我们走了他哭。”带上行李,我们望了一眼儿子,结果还是没忍住走过去说了声——“拜拜,牛牛!”说完我就关上了阳台门,转身走了。“哇——”儿子有感应似的,好像知道狠心的父母又要一个月才会回家,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可我们还是走了,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重,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惆怅。
下午到长沙,妈妈在电话里说,牛牛满屋子找爸爸妈妈,找不到还发脾气。天色已晚,妻子应该没有看到我眼睛的湿润。以前孩子还小,谁抱都一样,但现在他真的太需要我们。
我们常常讨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能帮助孩子——可是,还有什么脸去谈教育?孩子一岁三个月,正是开始学说话,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关键时期,怎么可以逃避?我们还有什么资格为人父母?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不离不弃的陪伴。
我对看书的妻子说:“我答应你了。”——“答应什么?”——“明年你辞职带孩子啊。”——“哪怕你一个人工作赚钱?”——“对!”——“哪怕经济压力巨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