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无疑是《欢乐颂》。简单的级进的主旋律,不可思议的优美到让人心醉。可能很少有人注意,《欢乐颂》其实是一个叛逆的作品。
作为交响乐,不应该有人声的成分,这是当时作曲家的重要创作原则。
贝多芬打破了这一创作原则。在当时,甚至有人不承认《欢乐颂》是交响乐作品。贝多芬的解释是,他在欢乐颂中使用的人声,是作为一种音色使用的。
那么,把流行歌曲中的人声当成音色听怎么样?
流行歌曲都是有歌词的,在欣赏流行歌曲时,就不可避免的把注意力放到歌词上面。有人喜欢用精致的歌词掩饰作曲的粗鄙,所以很多所谓的金曲,其实只是金词烂曲,比如周杰伦的歌。我以前很喜欢周杰伦的菊花台,以为它的旋律很好听,后来用乐器吹奏了一遍,那旋律简直是灾难。这时候我发现,原来我只是喜欢它的歌词而已,至于旋律,是我爱屋及乌。
但是中国自古就有欣赏歌词不注重旋律的传统。同一词牌下的无数宋词,以及很多词牌曲谱的失传,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依然喜欢周杰伦。
既然流行音乐的歌词必然会影响到对其音乐性的欣赏,那么怎么从纯音乐的角度去欣赏一首流行音乐呢?
我的方法是逃避式的。我喜欢听日语歌、法语歌,有时也听一些粤语歌。不是我懂的语言多,恰恰是因为我听不懂。
不懂歌词,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人的声音上、集中到旋律的线条上。哦,那个谁的声音好甜美啊!那首什么歌的旋律跳跃性好强啊!这首歌有好多切分节奏啊,好想跟着跳舞啊!
你要问,那首歌在唱什么?我会这样回答,你在听什么?
我的听歌逻辑是这样的,闲着没事,可以听点中文歌,有事要忙,把歌曲当成背景音乐,绝对要放外语歌。有时厌烦了钢琴的金属声,提琴的拉扯声,也会听点外语歌缓解一下。
听中文歌的时候,可以跟着唱,玩味歌词里的故事,或凄美哀婉,或快乐清朗,把自己想象成主角或当一个旁观者,体验一段浪漫的经历。听外文歌,轻轻“啦啦啦”哼着旋律,有时用脚尖打着拍子,跟着声音里饱含的深情,走进自己的内心,拨动心弦,找一段已经被掩埋的记忆,和着旋律平静的重温……
很多音乐爱好者鄙视流行音乐,仿佛流行音乐已经烂俗到不能称作音乐的程度。我说,他们没找到合适的听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