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今年六月份毕业,和我一样。
只不过,她29,我23。
关于她这场没能在学校环形毕业礼堂,被邀请为毕业典礼发言嘉宾发表的“演讲”,发生在我家的客厅沙发上,说到高兴处,大白的宽厚而白皙的肉掌就拍在我精心淘来的玻璃茶几上,“啪”的一声,唬得我心惊肉跳。
本来我们两就是想一起安静看个电影的。
那引起话头的电影我们之前都看过,甚是喜爱,就约在那天下午又一起看了一次。
电影名字叫: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一个爱尔兰女孩艾丽丝漂洋过海,到美国谋求新生活的故事。
「谋求新生活」,光是这5个字就足够震颤我们两个单身文艺女青年的心了,更别提还有下面的细节:
本来只是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艾丽斯做着小镇售货员的工作,而这份微薄的收入让艾丽丝买不起自己的衣服,心生离开的念头,她去寻求姐姐的帮忙,而姐姐的话更有见地:
“我可以给你买很多衣服,但在这里,我没法给你买一个未来”。
于是,艾丽斯离开了。
在艾丽斯的新生活中,除了拼命工作,还要抓住每一个拥有美妙爱情的机会:
等她再次回到小镇,光彩照人。
就在大白看到这儿的时候,再一次从女主角身上获得了强烈的共鸣感。
10年前,大白和同年参加美术生考试的3万名考生,挤在一个嘈杂的体育馆里完成了美院的招生考试。一番“厮杀”之后,她如愿以偿来到了北京学油画。4年之后,除了在一款网络游戏里获得的满级角色和一张毕业证,她所得寥寥。
就在她打算收拾行李回家做个设计师凑合过日子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拥有一张北京集体户口,一番天人交战之后,大白留在了北京。
之后的日子,大白过得像电视剧里的“北漂”生活一样别无二致,吃泡面、赶稿、住拥挤的出租屋,自己会接一些活儿,画个绘本,自己学着做个简单的小动画。
而她当年高喊着“艺术万岁”的朋友们也纷纷开起了小店,今天在网上画个油画T恤,明天淘宝上做个艺术手机壳。
日子不温不火,爱情迟迟不来。
就这么过了大概两年。
春节,大白回家过年。大白妈循例在饭桌上问了一回“什么时候结婚”的问题,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回了一句“我不想找男朋友,我想出国再读一个本科”。
大白妈大惊,周围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也大惊。
我问她:“如果想出国读书,申个硕士就好了,为什么偏要申本科?”
大白说:“别大惊小怪,国外也有很多人工作了几年选个本科重新回学校啊,我当时真的是想那么做。”
大白真的认真起来,选学校,查攻略,学语言。把自己“折腾”的几乎十天一洗头之后的结果是,她来到了UCLA,学电影中的特效设计。
当大白满面风霜地赶到大洋彼岸时,惊讶地发现自己要亲自动手组装家具、修坏掉的空调,接下水管道。哦,还有语言,上课的老师发音让她完全听不出来是英语。
“你知道吗?每天我下了课赶紧问身边的同学借看一下笔记,拍照留下来,自己又买了录音笔,把老师上课的语音一遍一遍地听。可有一次我实在听不懂,一下子哭了。”大白放下薯片:“当时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来受这种罪?”
大白没有太多时间感伤,课程开始之后,她再也没法像在国内那样玩游戏松散过日子了。熬夜完成作业或者团队设计是家常便饭,她甚至学会抽烟来帮助自己保持清醒。“香烟带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像咖啡那么温和,而是让人瞬间让人振奋起来”。
大白说到这儿,把大手往茶几上一挥:“你知道的,每个人都有不成熟的时候。”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我问现在已和国内某知名特效团队签约的设计狮大白。
可目前不缺梦想不缺钱的她只是笑笑,不说话。
我赶忙转移话题:“当初决定出去,你那么快就学好语言,办好手续,最后出国,为了省钱,连中介也没请,到底怎么做到的?”
“当年我也是个月光族+懒虫啊……”大白陷入回忆。
我点点头。
“就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啊!有了才¥599的魅蓝3,新增的高铁模式和绝佳的续航能力,让我在火车上都能背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