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咪咕阅读上看的《月亮与六便士》作者是毛姆,译者是陶然。
书里画家斯朱兰的原型是英国画家保罗·高更。前半生是个股票经纪人,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一对儿女,生活富裕,突然有一天,他抛弃了一切,与家庭斩断联系,然后去画画,几经辗转,来到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定居下来,和一群土著人生活在一起,专心画画最后死在小岛上,而他死后他的画作千金难求。
如果你只是听我这么一说,一定以为这是本励志书,画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闻名于天下,那么你错了,作者志不在此,别忘了,毛姆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歌功颂伟不是他的专项。完美人设和主角光环都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是浪漫的,理想的,想象的。
事实上本书讲的多是作者毛姆对画家的性格研究,以一种公正的曾经亲密接触过画家的现身说法,毛姆也说了,自己对绘画没有天份,所以书中几乎没有出现关于画家对绘画的高深见解,也没有描述过画家绘画的场景,他只是在回忆,回忆过去认识的那个人,显然,他认识的那个画家斯朱兰是个性格惹人恼怒,天份极高的矛盾体。
刚打开此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毛姆的叙事手法比较独特,书中讲的全是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但他希望读者淡化他的存在,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在局中,冷眼旁观。
人性是复杂的,矛盾的,尤其当一个人近乎疯狂的专注于一件事情时,疯狂成痴,他身上的性格就会格外突出,固执而极端。
画家斯朱兰自从开始画画,他对生活极度淡漠,对绘画极度痴迷。
这种淡漠是不被普罗大众理解的,是自私的,疯狂的,是要被鄙视厌恶的,是道德上过不去的。
比如他抛妻弃子丢下工作远走他乡。当毛姆代表斯朱兰太太去和他谈话时,不管毛姆说什么,有多苦口婆心,有多激愤,他压根不在乎,也全然无所谓。
他说“我说了我非画不可,由不了自己。落水的人不管泳技好坏都要游,不游出来就会淹死。”那种热诚让人动容,但不被理解。仿佛是有魔鬼控制了他,使他身不由己。
作者一直从陈词滥调俚俗套话和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手势中猜测他灵魂的意图。但收效甚微。斯朱兰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他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也不需要别人认同他,他只是着了魔般画画。
比如斯朱兰和朋友的太太厮混在一起从来酿造了一出悲剧。即便每次相见,斯朱兰对待德克总是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但德克一直把他当朋友,竭尽全力帮助斯朱兰,并且一开始就预言斯朱兰会是个天才的画家。当斯朱兰病的快死的时候,德克把他搬到自己家,耐心周到的护理斯朱兰,并说服自己的太太帮助照顾他,然后斯朱兰和德克的太太布蓝琪厮混,最后布蓝琪扔下德克跟着斯朱兰,再然后自杀。
从头到尾,斯朱兰似乎什么都没有说,他没有要求布蓝琪跟着他,也没有要求她回到丈夫身边。他不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多么自私,毫无感恩怜悯的事。他只是看着他们闹,随便怎么着,他的心里只有绘画。对他来说,肉欲是正常的,他需要女人,但他不需要爱,不需要女人以爱的名义捆绑他,女人于他只是肉欲工具。他甚至想甩掉所有的欲望,只一门心思作画。
如果他仅仅对别人淡漠、自私、毫无人性的话,便是个十足的惹人厌弃的家伙。偏偏他对自己也如此,对生活完全没有讲究。
毛姆初次见他,他住在一个窄小拥挤破败的小旅馆里,他完全不介意生活环境的脏乱差。他对吃食也没有要求,只要能吃饱,什么都可以,吃饭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为了不饿着。穿的破破烂烂,他也完全不在意,困顿对他来说不值一提。
他没有工作,没钱了就找人借或者找点零工来做,什么都干。当导游、翻译、刷漆、搬运工。挣够买画布油彩的钱就收手。但他从来没有卖过画。画画像是他的一种灵魂表达,他的灵魂永远在追寻,然后诉于画布,当他完成一种表达,仿佛完成使命般松懈开来,就把画扔在一边,然后重新又有了急需表达的东西,周而复始。他倒并不关心那些完成了的画。
最后他来到大溪地,这里够包容,够宽广,让他的灵魂找到了安宁,这里仿佛天生就是为他而准备的绘画天堂。他再也没有离开,开始专心绘画,上天似乎总是喜欢考验天才,后来他得了麻疯病,他没有时间停下来去看病和休息。继而失明,死去。
死后他的画受到追捧,然而回顾他的一生,似乎是可悲可叹的,抛妻弃子,辗转多地,客死他乡,穷困潦倒,朋友极少。可是谁都不是他,谁都不理解他。他从来不在乎身在物,平生所求,不过绘画尔。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朱兰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痴迷画画,心中再无它物。
就是因为这样,即便他的性格实在讨人厌的紧。可他依然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迷醉人。
毛姆塑造的斯朱兰无疑是相当成功的,即便与真实的高更生平有出入,但却也让更多人知道了画家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