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我带《讲故事》训练营的时候,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从每份小组作业中挑选一个写得特别棒的故事,邀请作者来班级群用语音讲述出来。
其中有位学员,我加她一直没有通过,所以请班主任去找她,发生如下对话:
班主任:小丫有事找你,你通过一下呢
学员:找我干嘛?
班主任:当然是有好事啦
学员:不想加
班主任:小丫看你故事写得不错,明天的作业点评想邀请你现场参与一下
学员:我不想参加呢,默默潜水
我听到,她似乎有一些不舒服,有一些对抗的情绪在里面,但我不确定这份情绪的来源是什么,所以我想要亲自跟她沟通下。
这场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要呈现一种不同形式的班级活动,让大家玩得开心;另一方面,是给学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一个练习公众表达、提升个人影响力的平台。
这是我的初心,也是与学员的共同目的所在。
后来,在活动开始前5小时,这位学员终于通过了我的好友请求。
我们的对话过程是这样展开的:
小丫:哇塞,终于等到你!这位同学不但名字很特别,人也很傲娇呀哈哈!(先热情打招呼,拉近心理距离)
学员:只是出于礼貌才通过,没有傲娇,只是不想上台。(嗅到学员不爽的情绪仍然存在)
小丫:get啦~先报告下来意哈,咱们今晚的小组作业点评,我每个组选了一份优秀作业,邀请学员现场语音分享一下。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邀请你一起来玩下呀? (因班主任前期和学员沟通时表述较为简化,未把这次活动来龙去脉解释清楚,所以这里先跟学员澄清来意,再诚恳发出邀请)
学员:我就是不想去啊!(听到学员想法“真的不想参加”以及情绪“似乎有点不开心”)
小丫:好哒没问题~只是怎么听起来你有点不开心呀?是我哪句话不小心冒犯你了吗?(先对学员意愿表示尊重,然后把看见的学员情绪表达出来)
学员:我没有不开心啊。你想多了。放宽心啦!(得到学员对情绪的反馈)
小丫:那太好了!纯文字交流就是这点不好,听不到语音语调,光看文字的话会感觉到似乎有些情绪~ (继续讨论情绪,帮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
学员:我觉得我没啥可以交流的,学渣本愿。(学员开始打开心扉,表达真实想法,表明前期铺垫有成效,信任已初步建立)
小丫:这就太谦虚了·····你的作业可是我从你们小组所有作业里选出来的~ (及时肯定学员,为对方赋能)
学员:这次是我几个月以来唯一及时完成作业的一次。(学员继续打开心扉,分享自身现状)
小丫:那多好呀!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次及时完成作业了呢?(表达肯定+好奇)
学员:不知道哎。可能我在家闲的吧···也可能这次作业难度小。(学员坦诚回答)
小丫:听起来非常有道理······那你现在还在家吗?(继续表达肯定+好奇)
学员:哈哈,我在家做咸鱼也很开心。(学员开始有笑声,表示内心进一步打开,双方信任关系进一步深化了)
小丫:那你确定晚上不来一起玩下吗?(再次试探性发出活动邀请)
学员这里没有回复。但我感觉到,她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坚决拒绝,表明她内心有一丝动摇,但又还存在些顾虑。
我安心等待,给她时间犹豫。
直到下午6点,活动开始前2小时,我再次发出邀请:
小丫:这位好特别的同学,你有没有回心转意,晚上来露个面呀?(因为她名字不大好念,里面含有special这个词,所以这样称呼她,以示亲切)
学员没说话,回了个瑟瑟发抖的表情包。
小丫:来嘛来嘛,两三分钟就讲完啦···(澄清任务量,减缓对方畏难情绪)
学员:要做什么呢?(开始关心具体事项了,有戏)
小丫:就是把你的稿子,语音读一遍啦!(澄清任务要求,减缓对方畏难情绪)
学员:为什么要读一遍,很尴尬。(听见了关键卡点1)
小丫:确切说,是演讲一遍,演讲和读还是不一样滴~(对关键卡点1作出解释)
学员:我觉得我演讲不太行···(听见了关键卡点2)
小丫:所以才要尝试嘛,行的话还试啥~你想想啊,这个只是语音分享,大家都看不到你,只听得到声音,压力没那么大,正好作为演讲的初步尝试。(鼓励对方尝试,为对方赋能)
学员:我觉得我们组其他人应该更优秀,我就是学渣而已啊!(听见了学员的不自信)
小丫:但是交上来的作业里,你的最棒呢!(继续表示肯定,为对方赋能)
学员:行吧,我试一下。(大功告成!)
那天晚上的演讲,学员表现很好,声音特别动听,现场圈粉一波。
相信通过这次尝试,她对自己的信心会提升了一些,也会更有勇气去尝试新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