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个名叫郑谷的人,他从小便聪慧过人,七岁时就会吟诗作对。郑谷在唐昭宗时,曾做都官郎中,这是他一生做的最大的官,后代诗人便称他为“郑都官”。他写过很有名的鹧鸪诗,后人也叫他“郑鹧鸪”。
有一年,一个名叫齐己的和尚,带了自己的诗集登门,向郑谷讨教。郑谷读了集子中的一首《早梅》诗,上头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便对和尚说:“'数枝'不够生动,显示不出梅的孤傲,不如用' 枝'为佳。”
齐己一听觉得分传神,不由得提起衣服、长跪而拜,激动地说:“您真是我的一字之师!”
从此以后,郑谷和齐己两人便结为诗友,互相切磋学问。后来,齐己受兄成了唐朝有名的诗僧。
寓意启示
这则故事见于《五代史补》和《唐才子传》。“一字之师”现又作“一字师”。一字的误用或误写,一经他人纠正,文章境界获得明显的提升,就可称那人为“一字师”。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宋代的时候,诗人张咏(号乖崖)曾有诗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煞老尚书”。有天萧楚材去拜访他,在桌上见到这句诗,就将“恨”改成了“幸”字。张咏叹服,从此称萧楚材为“一字之师”。
这些小故事折射出古人写文章、做学问的谦虚。若对一门学问真心地喜爱,能够潜心钻研,努力精进,虚心更正自身的错误,弥补不足,假以时日,是不是会取得可观的进步?
例句应用
明·张岱《与周伯戬(jian)书》:“张乖崖以萧楚材为一字之师。弟受兄千字万字之赐,则弟当百世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