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21解蔽篇诗解5虚壹而静情通宇内
题文诗:
心何知道?虚壹而静.心有所藏,然有所虚;
未尝不两,然有所一;未尝不动,然有所静.
人生有知,知而有志,志者藏也,有所谓虚,
不以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心.心生有智,
智而有异,异者别也,同时兼知,兼知两也,
有所谓一,不以彼一,而害此一,谓之专壹.
心卧则梦,偷懈自行,使之则谋,心有所动,
然有所静,不以梦剧,乱智谓静.其未得道,
而求道者,谓虚壹静.作之以则:将求道者,
至虚则入;将事道者,至壹则尽;将思道者,
至静则察.知道明察,知道践行,体道者也.
虚壹而静,谓大清明.情通万物,莫形不见,
莫见不论,莫论失位.情真坐室,而见四海,
诚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
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裁用万物,
制割大理,情理宇宙.恢恢广广,孰知其极?
睪睪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
明参日月,大满八极,是谓大人.恶有蔽哉.
【原文】
人何以知道?曰:心<1>。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2>,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3>,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4>。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5>,之虚则入<6>;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7>。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8>。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9>,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10>。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广广<11>,孰知其德?涫涫纷纷<12>,孰知其形?明参日月<13>,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
〔注释〕 <1>心:古人不了解脑的功能,而把心当作为思维器官。所以说靠心。 <2>“两”:原作“满”。 <3>知:通“智”。 <4>剧:烦杂。它针对“自行”而言,指胡思乱想。知:通“智”。 <5>须:等待,引申为企求。 <6>之:到。 之虚:达到虚心企求的境界。 人:当为“入”字之误。 入:使……入,得到。 <7>体:即“身体力行”之“体”,与“行”同义,实行的意思。 <8>失位:不到位,不恰当。 <9>经纬:使有条理秩序,治理。 材:通“裁”。 官:任用,引申为利用。 <10>制割:裁断。原指裁剪衣料,引申为控制。 里:在内,在心中。 宇宙里:宇宙在心中,即认识了宇宙。 <11>睪睪[hào 音浩]:通“浩浩”,广大的样子。 <12>涫涫[guàn 音贯]:同“滚滚”,水沸腾的样子,形容极其活跃、千变万化。 纷纷:杂乱的样子。 <13>明:光明,言外之意指英明。
〔译文〕
人靠什么来了解道呢?回答说:靠心。
心靠什么来了解道呢?回答说:靠虚心、专心和静心。心从来没有不储藏信息的时候,但却有所谓虚;心从来没有不彼此兼顾的时候,但却有所谓专;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却有所谓静。人生下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有记忆;记忆嘛,也就是储藏信息;但是有所谓虚,不让已经储藏在心中的见识去妨害将要接受的知识就叫做虚心。心生来就有智能,有了智能就能区别不同的事物;区别不同的事物,也就是同时了解了它们;同时了解它们,也就是彼此兼顾;但是有所谓专,不让那一种事物来妨害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就叫做专心。
心,睡着了就会做梦,懈怠的时候就会擅自驰骋想象,使用它的时候就会思考谋划,所以心从来没有不活动的时候;但是有所谓静,不让梦幻和烦杂的胡思乱想扰乱了智慧就叫做静心。对于还没有掌握道而追求道的人,要告诉他们虚心、专心和静心的道理,以作为他们的行动准则。想要求得道的人,达到了虚心的地步就能够得到道;想要奉行道的人,达到了专心的地步就能够穷尽道的全部;想要探索道的人,达到了静心的地步就能够明察道。了解道十分明察,知道了道能实行,这就是实践道的人。
达到了虚心、专心与静心的境界,这叫做最大的清彻澄明。他对万事万物,没有什么露出了形迹而看不见的,没有什么看见了而不能评判的,没有什么评判了而不到位的。他坐在屋里而能看见整个天下,处在现代而能评判远古,通观万物而能看清它们的真相,检验考核社会的治乱而能通晓它的法度,治理天地而能控制利用万物,掌握了全局性的大道理而整个宇宙就都了如指掌了。宽阔广大啊,谁能知道他智慧的尽头?浩瀚广大啊,谁能知道他德行的深厚?千变万化、纷繁复杂,谁能知道他思想的轮廓?光辉与太阳月亮相当,博大充塞了八方极远的地方,这样的人就叫做伟大的人。这种人哪里还会有被蒙蔽的呢?